【父母百寶箱】手足衝突的啟示

【父母百寶箱】手足衝突的啟示
圖片來源/photo AC
note.detail.update
2022-07-01
note.detail.writer
林潔敏(人本父母班助理講員)

在人本父母成長班的課後討論,手足之間的衝突是爸媽最常提出來的困擾。孩子們為了搶玩具吵架、大的欺負小的、小的在大的玩得正專注時去搗亂、一天到晚爭寵…總之,每天光是處理孩子們之間的告狀吵鬧就一個頭兩個大!

猶記得,我第二個孩子快出生時,心中有一部分的焦慮是不知道如何妥善照顧相差三歲的孩子們的需求。姊姊已經當了三年的獨生女,我們與她也建立起三個人的生活作息與生活模式,如今即將再有一個新成員加入,勢必要重新磨合與協調出新的作息與模式,新生兒與正值活力充沛愛跑跳的三歲幼兒,要同時照顧,著實讓當媽的我焦慮了一下。

果真,等到妹妹出生回到家渡過前三天的蜜月期後,新手姊姊很是委屈地問媽媽說:「妹妹什麼時候才要回自己的家?」這時,我們才發現,忙著照顧新生兒時,忽略了小姊姊的感受,讓她有種妹妹佔據了爸媽的時間與關注的被剝奪感。

不管幾個孩子,個別陪伴都很重要

「個別陪伴」是我很受用也常推薦給爸爸媽媽們的好撇步!精心安排一段時間,單獨跟某個孩子來個小約會。
孩子還小的時候,我請先生顧著寶寶,我帶姊姊去買個多多,再陪她去小公園玩一玩。那段時間專心的陪她玩、陪她聊聊天,即便到現在她上國一了,我每天還是會找一點時間聽她說說當天發生的大小事。這樣個別且親密的陪伴與連結會讓孩子有種自己是獨特且被重視的感覺,在那段專心且精心的小時光,我就像一位超級幸運的觀眾坐在VIP 搖滾區聽孩子訴說她發生、體會、觀察到的喜怒哀樂。這不只是孩子一人的享受,我們都暫時拋下課業與家務,享受與彼此同在的甜蜜,不用怕被旁人打斷。有這樣甜蜜的時光,哪裡需要爭寵?主動給,寵好疼滿,便無需爭了。

大的一定要照顧小的?

「姊姊在我跌倒時,只回頭看了我一眼,就繼續往教室的方向走去了,完全沒有來看看我有沒有怎樣?」某天妹妹回家時,身上好幾處擦傷,哭著跟我說早上上學在校門口跌倒的經過,我心疼不已。同時想著,姊姊跟你一起進校門,她應該有幫忙扶妳帶妳去保健室吧?當我聽到姊姊非但沒有扶妹妹還自顧自的進教室時,心裡有股憤怒油然而生「怎麼可以拋下妹妹自己離開?妹妹要是很嚴重怎麼辦?她是你妹妹耶!」又似乎有一種失望帶點自責的複雜感受在心中翻滾。等到姊姊回來,我耐住怒意但臉色肯定不太好的問了姊姊,為何當下沒有回頭去看妹妹有沒有怎麼樣?「我那時候只想著趕快進教室也想說旁邊也有導護老師跟別人,妹妹真的怎麼樣,她們會幫忙。」聽完她的想法,我雖然能夠接受可心裡卻還是過不去,「她怎麼可以這樣?」、「她這樣不管妹妹,要是妹妹出了什麼事怎麼辦?」所幸有到人本父母班上課,知道當有些責罵的話語要衝出來時,要先守住,回過頭觀注探照自己情緒背後的「我怎麼了?」、「我在氣什麼?」

親如手足,也是獨立的個體

靜下心後,腦海中浮現了小時候弟弟被車撞的畫面。約莫在我四、五歲時,某個午後媽媽還有一群鄰居的阿桑們坐在家門口聊天,我牽著弟弟從門口越過馬路要到對面鄰居家的水龍頭洗手,洗完之後我自顧自的先往回走,沒想到當我快走到媽媽身邊時,落在我身後的弟弟突然被一輛摩托車迎面撞上,「死了!死了!伊抹活啊!」媽媽跟阿桑們急忙跑到弟弟身邊,七嘴八舌地這樣說著。

我驚呆了,也好害怕弟弟就這樣死掉。後來到了醫院,看到爸媽焦急的眼神,弟弟躺在病床上做各種檢查,小小的我內心很是自責。我怎麼會沒有牽好弟弟,要是我牽好他,就不會變這樣了。所幸後來弟弟康復出院。從那次之後,我可能由於彌補自責的心情,好照顧好關照我那失而復得的小弟。大人們以為我是個好姊姊,多年後,我才明白那一心護衛弟弟的責任感與自我期許是源自深深的自責與恐懼。也因為這樣的投射,對於大女兒當下看到妹妹跌倒而所做的判斷與選擇,我那麼的大驚小怪。

梳理好自己後,再度與大女兒聊聊。先跟她道歉,跟她說我大驚小怪的原因,她也說了她那陣子面對班上烏煙瘴氣的氛圍「我光要顧好自己都有點困難了!」是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即便親如手足,我們都還是不同的獨立個體。看懂了我自己的自責與恐懼,我才真正放手,不再過度介入我弟弟的婚姻與生活。理解了大女兒的難處與不容易,我才沒有把我往昔的束縛複製貼到她身上。自我覺察,真是我在人本父母班所學到最深刻且超脫的「解藥」!


佛洛姆在愛的藝術中提到,「…為了能夠給予蜜,母親不僅必須做個好母親,並且要是一個快樂的人…母親對生命的愛和他的焦慮不安同樣會感染孩子。」乳,象徵照顧與肯定。蜜則象徵著生命的甜蜜,對生命的愛以及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之幸福。如何展現對生命的愛與體會為人的幸福呢?我目前的體會是,透過養兒育女的過程中,自我覺察往昔的束縛與枷鎖進而自我鬆綁,以愛為基底,再次選擇一個正向的行動模式來展開生活。人一旦有了自主的能力,少了阻礙,自然能往自在幸福的路上前行。
 

note.detail.more

隱身在黑暗中的平凡人
隱身在黑暗中的平凡人

平凡的惡人,漫畫裡的吉良吉影,現實社會裡的創意私房...

2024-11-01

願榮光歸於誰?示威之都,本土開花:歌聲裡藏著的香港抗爭史
願榮光歸於誰?示威之都,本土開花:歌聲裡藏著的香港抗爭史

歌曲的流變,象徵了香港人對自主的追求。

羅子維 2024-11-01

我是男生還是女生? 跟孩子談多元性別
我是男生還是女生? 跟孩子談多元性別

五歲左右的阿文曾經在洗澡時問我說:「媽媽,我是男生還是女生?

楊佳羚 2024-11-01

教養
兒童工作者安全稽查制度(一)修補現有兒童安全缺口
兒童工作者安全稽查制度(一)修補現有兒童安全缺口

為了縫補類似的兒童安全漏洞,不少國家設有兒童工作者安全稽查制

徐思寧 2024-11-01

聽媽媽的話
聽媽媽的話

讀完Threads一則貼文我背脊泛起涼意,想:「真是人間鬼故

陳伯娟 2024-11-01

教養
消失的灰鯨
消失的灰鯨

為青少年選一本書,你會選什麼呢?少年為何尋找灰鯨,踏上旅途?

孩好書屋 2024-11-01

從玫瑰少年到粉紅河馬
從玫瑰少年到粉紅河馬

過往,性別刻板觀念的桎梏下,充斥著許多偏差的觀念或歧視的對待

黃文儀(新北市立板橋高中教師、國教署人權 2024-09-01

跟孩子談性的契機:我從哪裡來
跟孩子談性的契機:我從哪裡來

我在演講時,總會遇到家長問:「什麼時候可以跟孩子談『性』?」

楊佳羚 2024-09-01

我拋棄了媽媽,怕媽媽不要我──讀《器官拼圖》
我拋棄了媽媽,怕媽媽不要我──讀《器官拼圖》

為何有人會想要通過關公去娶媽祖、或通過召妓上阿嬤,那被欲求…

盧郁佳 2024-09-01

信任的考驗:國家補償計畫的審核標準
信任的考驗:國家補償計畫的審核標準

性侵受害者的每次揭露,都是一場冒險。即使是最親的家人朋友…

徐思寧 2024-09-01

國家兒童性侵補償計畫:誰來支付?
國家兒童性侵補償計畫:誰來支付?

兒童性侵害造成龐大的傷害,而這些補償的金額由誰來支付?是個.

徐思寧 2024-07-01

青鳥與雛鳥  與小孩談論社會議題的重點是……
青鳥與雛鳥 與小孩談論社會議題的重點是……

「你知道,男生也會跟男生結婚嗎?」 2018年,我刷著手機…

魏小由 2024-07-01

女字旁的臺語聲
女字旁的臺語聲

女字旁的「媠」在臺語是用來形容人很漂亮、美麗,以往的臺語歌曲

孫嘉黛(國教署人權教育資源中心社群老師) 2024-06-26

教學
說「要」的能力:跟孩子談身體自主權II
說「要」的能力:跟孩子談身體自主權II

楊佳羚 2024-06-26

教學
與小孩制定規則的「鋩角(mê-kak)」
與小孩制定規則的「鋩角(mê-kak)」

原以為有了小孩,我的生活節奏會像小步舞曲,愉悅、優雅……

陳伯娟 202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