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157好棒棒嗎?「智力測驗」是一個我們習以為常的指標。本期《人本教育札記》中,鄭谷苑老師關於智力測驗的專文,揭露了許多關於智力測驗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 你一定聽過雷神索爾。索爾的爸爸,天神歐丁,是一個獨眼龍。他少掉一隻眼睛,是因為他把那隻眼睛拿去換知識和智慧了。兩隻眼睛好好的反而比較會有眼無珠嗎?
- 1905年,法國的比奈發展出最早的智力測驗量表。但它其實是一個語文能力測驗。你得先學會讀、學會說,才測得到你的「智力」喔。這個概念,也就是國文月考成績就是你的智力喔。(這樣柯文哲一定沒有157吧⋯⋯。)
- 1905年第一個智力測驗量表之後,經過了30年以上,人類才覺得只用語言能力來測的智力,好像哪裡怪怪的。1939年的「魏氏智力測驗」在語文能力的指標之外,再加上了「把語言能力拿來用」的「作業智商」
- (performance IQ)。(謎之音:欸,那還是只有語文啊!)
- 又經過了將近30年,吉爾福特在1967年終於告訴人們,「智力」這種東西,其實有多達120種面向。但是,直到現在,最普遍使用的智力測驗量表還是1939年的魏氏智力測驗。(咦!)
- 全世界最長期,最大規模,研究期間長達100年的智力測驗研究,是史丹佛大學的「天才的遺傳研究」(Genetic Study of Genius)。這個研究相信智力是遺傳而來的。所以是花了100年的時間嘗試證明「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 「天才的遺傳研究」主導者特曼研究「天才」的其中一個動機是想證明「天才不是怪胎」,聰明人也是正常人。但同時特曼也認為智力測驗的功能是在好多好多正常人當中及早發現「天生的領袖」。(開始有點怪怪的了。)
- 哪裡怪怪的呢?有「天生的領袖」,也就有人「天生」應該被領導吧?特曼的信念引發記者立普曼和他進行長期的筆戰。從1922年到1932年,立普曼不斷強調智力測驗中隱藏的優越感。(例如100年後,有人始終在展現智商157的優越感。)
- 優越感導致「優生學」。終於很明確地變成怪怪的了。智力測驗不但被大力推行到學校,還變成1927年美國最高法院通過的法律,對智力測驗成績低下,或經濟地位低落的人,進行強制結育。這個東西後來被學起來了,把他學起來的那些人叫做納粹。
- 納粹把智力測驗隱含的優生學概念學起來之後,以它為藉口,在二戰期間實行大屠殺。恐怖的結果,讓本來支持優生學概念的美國總統小羅斯福、「天才的遺傳研究」的特曼都卻步了。進行智力測驗的初衷和結果都很恐怖。
- 測出柯文哲智力157的量表,跟導致怪怪的優生學、強制結育、大屠殺的智力測驗量表,基本上是同一個。好棒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