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新莊大拜拜

疫情中的新莊大拜拜
note.detail.update
2022-08-01
note.detail.writer
青悠(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青悠(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今年五月二十九日,是睽違兩年的新莊大拜拜重新舉辦的日子。

「新莊大拜拜」是新北新莊地藏庵大眾廟的遶境活動,因為日期在農曆的五月初一,也常被稱為「五一大拜拜」,規模盛大,參加者眾,以往可謂是年度的大型宗教盛事,也被登錄為新北市的無形文化資產。前兩年因為疫情之故,廟方停辦了相關活動,因此時隔兩年的再次出發,讓不少信眾都十分振奮。

雖說如此,此時此刻的疫情狀況其實也不容掉以輕心,要舉辦大型活動仍面臨許多考驗,需要細細考量。或許正是因為如此,今年的活動有不少限制,整體規模與往年相較縮減了不少,就連官方公布消息時,似乎也顯得有些低調。

 
新莊地藏庵大眾廟

新莊地藏庵大眾廟附近原是一處墓地,因四周有許多可能因械鬥衝突、疾病以及種種意外而客死異鄉的無主遺骸。地方上的熱心人士便將這些遺骸集中供奉,稱為文、武大眾爺,最初的大眾廟便在清乾隆年間創立,因時有靈驗,信徒眾多,香火傳承至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歷史。最初創建時似乎僅有祭祀大眾爺,後來才供奉起了地藏王菩薩。雖然在民間信仰當中地藏王菩薩位階較高,不過廟宇的信仰主體仍是文武大眾爺。

一般來說,像新莊大眾廟這樣供奉無主枯骨的廟宇,例如有應公廟、萬善祠等,在民間信仰中應該算做陰廟,許多人有所忌諱,即使經過也不敢隨意拜拜,就怕一不小心便觸犯了什麼禁忌。不過新莊大眾廟有別於刻板印象中的陰廟,在地方上有著重要的功能——文武大眾爺在信眾眼中扮演著司法神的角色。

像是城隍一樣,新莊大眾廟也素有仲裁、審判陰陽兩界事務的名聲,廟內可進行乩童問事、祭改、夯枷解厄等民俗儀式,據說祈求官司順利或是尋找失物都十分靈驗。以往若信眾遇到爭執不下的糾紛時,還可能會到廟前「斬雞頭」,咒詛立誓以示自身清白,並希望神明能用另一個世界的力量介入處理,這種「神判儀式」在民間運行時間悠久,曾有一段時間,連選舉前不同陣營的候選人在針鋒相對到最高峰時,也會到廟前斬雞頭賭誓(註)。當然,隨著時代演進,現代人不再時興刣雞立誓了,近年來,廟方設置了「筆生」一職,專門幫忙想要向神明祈願申冤的信眾寫訴狀,將冤屈上呈給神明,據說因此增加了許多信眾。

總歸來說,在地方人士的心中,大眾爺自有其特殊的神格地位,不僅僅只是一位陰神而已。

暗訪與日巡——官將首

而新莊大拜拜可是大眾廟的一件大事,最早文獻可考的遶境應可回溯至日治時期的1912年左右,因為日治初期鼠疫、瘧疾、霍亂等疫病流行,地方人士請出了神明出巡遶境,因此新莊大拜拜也算是為了驅疫平瘟而舉行的儀式。一開始,遶境由一支出巡隊伍繞行新莊、頭前與中港這三個信仰圈的角頭,但隨著新莊的居住人口增加,路線日趨複雜,最終便分流為今天的三線,新莊、頭前與中港各有自己的隊伍。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二被定為文武大眾爺聖誕,而前一天五月初一為大眾爺出巡的日子,但「暗訪」的隊伍在四月三十日的下午便會陸續出發,其盛大程度不會輸給隔天正式「日巡」的隊伍。在民間習俗中,暗訪旨在前一天事先巡狩鄉里,不僅要驅逐一路上的妖魔邪祟,也要評判轄區內的是非善惡,主持正義,如此一來,隔日的日巡也能更加圓滿順利。理論上來說,暗訪的氣氛會比較肅殺而不是熱鬧歡慶,不過今日的暗訪已不完全是瀰漫陰森可怕氣氛的儀式了,雖然掃除不潔的意義仍在,只不過在信眾、參觀人群的簇擁之下,壓抑的程度也隨之減輕許多。

無論日巡或暗訪,新莊大拜拜陣頭的一大看點都是「官將首」。官將首是1949年由黃秋水先生創始奠定的陣頭,最初正是發源於新莊地藏庵大眾廟,和所謂的「八家將」相比,無論臉譜、編制、動作或步法都有所區別。官將首原本應是「增將軍」、「損將軍」各一位,增將軍畫著紅臉或藍臉,手持火籤和虎牌,而損將軍則畫著綠臉,手持三叉戟,兩者分別承擔「賞善」、「罰惡」的工作。後來考量到陣勢美觀等原因,陣容多加了一人,成了一位損將軍居中,而兩位增將軍伴其左右的隊型,甚至近來也有多至五人、七人的編制,並且在全台各地的廟會陣頭中都有機會見到他們的身影。

在出發前,官將首畫上臉譜後必須進行「喊班」儀式,請神上身,從「陰陽司」手中接下令牌,三進三出廟宇點閱兵將,才能正式離廟執行任務。儀式過後,這些官將首就視為神靈上身了,帶領著神明兵將巡視地方,暗訪路途中,步行的官將首經過其他廟宇時要拜廟,遇到紅壇會停留巡視,走過大路口時也必須擺開陣勢,淨化那些容易出意外的地點,往往下午出發的隊伍都要到凌晨才能回廟收班,期間還不能隨意飲食及上廁所,十分辛苦。

而今面臨疫情,信仰又如何對應新的變化呢?

疫情下的遶境百態

今年,我前往地藏庵大眾廟,跟著中港路線的暗訪隊伍走了一小段,一方面當然是不想錯過睽違兩年的遶境,另一方面也想觀察疫情下的遶境狀況。

往年一到新莊大拜拜的時候,總令人又期待又煩惱,其中一個原因是——人真的太多了,不僅觀禮時人擠人,長長的遶境隊伍也常會使得交通不順。而今年,廟方與區公所討論後訂出了一些限制,如:遶境路線上除正副爐主及頭家十人可以搭紅壇接駕之外,不得私設紅壇,減少人群逗留時間;亦規定只有穿著廟方制式服裝的遶境團體才能參與,限制陣頭數量,以往在遶境隊伍後,會有一隊隨行還願的香燈腳,今年也似乎沒有看見。不過,由於整場遶境並未限制民眾隨行參觀,仍有不少信眾、民俗攝影愛好者等前往共襄盛舉,雖然體感擁擠程度不若前幾年,但人數依然十分可觀。

而新莊大拜拜的代表性食物——鹹光餅。會於遶境過程中由廟方備妥好幾大袋開光過、蓋上紅印的鹹光餅,沿途向群眾發放,據說吃了可以保平安,民眾也可以在糕餅店買回家自己吃或分送親友。不過以往遶境時都是「裸餅」發送,但在疫情壟罩下,顯然不適合用以前的方式進行。那麼今年能怎麼發送鹹光餅呢?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就解決了:今年的鹹光餅都是用夾鏈袋裝好後再發放的,負責發放的工作人員還都帶著手套。雖然可能是因為裝袋費工,鹹光餅的發放量看起來比往年少了一些,不過一路上其他物資仍是源源不絕從車上遞出給民眾——因為車行途中,不時會有信眾將想要捐獻的物品送上車請工作人員幫忙發送,我看到的就有飲料、罐頭,甚至還有真空包裝的平安米。除此之外,也有信眾向路人發冰礦泉水解渴、有信眾騎著機車沿街發放印花口罩…跟著一趟下來,能感受到參與者的互助精神與熱情,絲毫不受疫情影響。

雖然人潮仍多,不過看來事前的規定奏效了。雖然我沒有跟到最後回廟,但聽說以往要凌晨才會回到廟裡的暗訪隊伍,晚上十點多就收班結束了,隔日的日巡也在傍晚六點多便圓滿結束。後來我聽一些老新莊人分享,在他們回憶中,年幼時的遶境活動也總是差不多這時間結束,今年就像是回歸到以前的狀態而已,2022年的新莊大拜拜整體上節制許多,卻也不讓人覺得東縮西減。

遶境之後,疫情之後

老實說,在疫情仍有疑慮的這陣子舉辦遶境,我心中多少還是感到憂慮。因為儘管有一些因應措施,但民俗儀式與防疫原則仍難免矛盾,譬如象徵神靈、畫著臉譜的官將首沒辦法戴口罩,在整場遶境中又位處人群中心,毋寧令人擔心;而即使幾乎所有的民眾都戴著口罩,偶爾卻還是會瞧見幾個人因悶熱而拉下透氣。但排除零星的狀況,我所觀察到的參與群眾多數都是自律的,也盡己所能遵守相關規範。

不只是新莊大拜拜,今年的大型宗教活動,像是白沙屯媽祖、大甲媽祖遶境,或是有淡水清水祖師遶境,也都各自有針對疫情的應對措施,像是需打疫苗才能參與,或是限制陣頭只能車遊等等。我想,或許這些都是人們想要恢復生活歲時的一次次嘗試。在疫情籠罩下,許多事或許被改變了很多,但我們都不放棄,仍在努力試探,希望還能盡可能地接近之前的生活方式,不只是宗教活動,其他生活中的大小事皆然——想到這裡,我又情願用樂觀的角度看待這次的遶境活動了。

今年的遶境於陽曆六月初結束之後,緊接著六月中旬又已經擲筊確定了明年的正副爐主和頭家了。與其說期待看到明年的遶境會以怎麼樣的面貌示人,我更期待知道的是——未來的人們又會以什麼態度,來繼續面對這個疫情時代呢?

 

note.detail.more

搖滾音樂推動捷克革命——從宇宙塑膠人到藍儂牆
搖滾音樂推動捷克革命——從宇宙塑膠人到藍儂牆

搖滾樂在捷克歷史上發揮了深遠而獨特的作用,在動盪的時特別顯著

劉郁葶 2025-01-01

支語入侵的現象學.之一──荒涼單調的風景
支語入侵的現象學.之一──荒涼單調的風景

「支語入侵」這個詞彙是一個不太需要解釋的詞彙,同時也是一個需

石牧民 2024-11-01

戰鬥系和尚?不,是革命系和尚!
戰鬥系和尚?不,是革命系和尚!

原來他不是戰鬥系和尚,是社運系和尚嗎?

不敲木魚 2023-06-15

你知道你也繳過公積金嗎
你知道你也繳過公積金嗎

吉魯巴 2023-01-09

關於智力測驗,你所不知道的十件事
關於智力測驗,你所不知道的十件事

石牧民 2023-01-09

民俗月談鬼: 深度心理學觀點的鬼怪與傳說
民俗月談鬼: 深度心理學觀點的鬼怪與傳說

鬼神是心理學議題,而不是宗教議題...

鐘穎(愛智者書窩版主、心理學作家) 2022-08-01

人比鬼更恐怖?─用文學說出噤聲時代的故事
人比鬼更恐怖?─用文學說出噤聲時代的故事

今天要來講一個恐怖的故事,沒有鬼,只有人,但是,很恐怖

程鵬升、侯惟嘉 2022-08-01

疫情中的新莊大拜拜
疫情中的新莊大拜拜

五月二十九日,是睽違兩年的新莊大拜拜重新舉辦的日子

青悠(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2022-08-01

為什麼不相信達爾文的演化論?——創世紀與科學在美國的糾葛 (上)
為什麼不相信達爾文的演化論?——創世紀與科學在美國的糾葛 (上)

美國人在相不相信演化論的議題上,分裂至今已將近一百年。

鍾文婷 2022-03-01

怪奇珍獸拜訪地球,阿咧? 訪春江獸創造之父 藝術家阿咧
怪奇珍獸拜訪地球,阿咧? 訪春江獸創造之父 藝術家阿咧

阿咧先生,1976年出生於高雄,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

徐莫默 2022-03-01

屬於夏天的節日,端午
屬於夏天的節日,端午

除了漢人,原住民也會選在端午節的前後,進行驅毒的儀式;反應了

NL(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2021-05-01

【華麗島秘話】關於湯圓最極致的一天:古今冬至習俗流變(上)
【華麗島秘話】關於湯圓最極致的一天:古今冬至習俗流變(上)

湯圓表面有很大的氣泡,表示這胎是男孩,表面有缺孔時就是女孩。

阿祉 2020-01-01

【華麗島秘話】關於湯圓最極致的一天:古今冬至習俗流變(下)
【華麗島秘話】關於湯圓最極致的一天:古今冬至習俗流變(下)

人們不只自己吃湯圓,還會黏貼在門扉器物上,這是為什麼呢?

2020-01-01

媽祖不叫林默娘?───那些同樣被稱為媽祖的神明們
媽祖不叫林默娘?───那些同樣被稱為媽祖的神明們

真的有不是林默娘的媽祖嗎?

小波 2018-05-01

走向自由  鄭性澤案的背後
走向自由 鄭性澤案的背後

冤枉一個人,只需起心動念的一剎那。但平反一個冤獄需要多久時間

編輯部 201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