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看了一堂小學國文課,意外發現教科書出版社選文經過一次次刪減後,精彩度減半不打緊,甚至還可能扭曲原意?!為了確認究竟改了多少,我學老師把原文拿出來對照,有了以下發現…
⊚朱慧雯
為了瞭解亞榮隆.撒可努的文章被改了多少,我找到原著,一翻才發現課文其實是由兩篇文章拼貼而成;課文要精簡可以理解,畢竟對小學生來說一次唸完兩篇文章真的有點些難度,只是看完原文後,曾身為編輯的我只能說「兩者也差太多!請還給我原文的精彩!」。
首先,最強烈的對比就是原文與課文的順序顛倒,原文第一篇是〈飛鼠大學〉第二篇才接著〈山豬學校〉,課本只是為了呈現先小學再大學,就把飛鼠大學往後挪,可惜了原著的考量—獵捕飛鼠與野豬故事層次不同才安排野豬在後。還沒看過原著文章的朋友,以下有雷請小心。
〈飛鼠大學〉文中撒可努的爸爸將聰明躲過陷阱的飛鼠笑稱其念過大學(還是夜間部的),這樣傳神的比喻一部份是父親的幽默感,另一部分是父親繼承家族裡的獵人哲學「把動物當成人看待,把自己也想成是動物,你就會了解他們的習性,聽得懂他們說的話。」就像飛鼠躲避陷阱的智慧,也會代代相傳,父親帶著撒可努進獵場捕飛鼠,就為了讓撒可努學習獵人的文化。
另一篇〈山豬學校〉精彩的地方就在爸爸與野豬決鬥的場景,爸爸拔起番刀刺向獵物豬公,並向牠表達感謝之意,這告訴了撒可努對獵物尊重,祖先才會給你更多的獵物,如果不依循著大自然的法則,動物就不會到你的獵場裡奔跑、跳躍、追逐。
這兩個故事最重要的獵人哲學在課文中都被刪減,只留下了父親將動物擬人化的部分,最後一段草草一句「父親的獵人哲學,讓我刻骨銘心」。但...光看課文,只是好好上學如何刻骨銘心!?
我把課文與原文一段一段的對照、比對,看完後發現「明明語句都沒什麼變,但內容卻差的十萬八千里」的感覺原來是這樣,實在是可惜了原著的編排與作者的故事。如果下次有人說,山豬學校飛鼠大學是在告訴我們上課的重要性(不好好上課就會掉入陷阱),一定要告訴他「掉入陷阱的可能是你!」。
在原著中,只有國小畢業說話卻充滿哲理的父親,談山豬學校飛鼠大學的目的可不是要告訴撒可努要好好念書,比起好好念書更重要的應該是學習獵人的精神,理解大自然的脈動、學會尊重生命。如果你也想看看這堂課怎麼上,文章在此
小文老師與小孩的課堂討論請看:
《 山豬、飛鼠、撒可努》作者回應小文老師這堂課。請看:撒可努這樣說
看了撒可努的回應,小孩和小文老師這樣說:回應撒可努
關於這堂課,有人這樣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