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昀修
台灣台北
我其實不認識的一個朋友最近在紐約時報投書了一篇充滿溫情的文章,寫到「中國未開一槍,就已經對台灣造成了傷害」。敦促受霸凌的台灣人民面對來自中國的霸凌,有責任緩和中國霸凌台灣的局勢,票投國民黨,其他一切都是幻想。
這言論令許多人感到不悅,其中也包括中國人。北京公開在有黨媒之稱的環球時報英文版發言斥責龍應台不要都怪中國,應該要怪台獨份子
「可悲」、「沒有自我反省」、「作為中華民族的後代卻沒有與台獨分裂勢力作鬥爭」環球時報這麼說。
後來就沒看到這位朋友再發聲了,不知道是不是也受到了傷害。
當然,我其實是同情這位朋友的,畢竟他也是苦心孤詣的親身示範了被霸凌者去緩和霸凌者的下場──就是遭霸凌者糾正「你鞠躬的角度還不夠低喔。」
不過想想,這個結果是理所當然的,畢竟中國整體文化水準離龍應台的目標讀者尚遠,閱讀能力只達到把文章內的話通通視為作者的想法,並以此批評龍應台「可悲」、「沒有自我反省」、「作為中華民族的後代卻沒有與台獨分裂勢力作鬥爭」。根本看不出她是在幫中國說話。
相對的,台灣的讀者素養顯得高明許多,在長年國語文教學與作文考試的培訓下,自能領略龍應台文中各種隱喻、暗喻,並且欣賞這篇文章於用字遣詞上的拿捏藝術。
然後漂亮的落入龍應台的話語魔術裡。
對龍應台的文章氣得七竅生煙的讀者若要提筆回罵,將會驚駭地發現每一段都不能罵,因為那都是農民講的話。而倘若去跟農民計較,則恰好落入龍應台指控的「北京未開一槍,已給台灣社會帶來裂痕」
而普普通通的讀者一段段地讀下來,就會得出龍應台希望你讀出的結論──台灣不卑躬屈膝,就是製造麻煩,就是開第一槍。而這場戰役,誰先開槍怪誰。
這種簡直可謂攻守一體的文章,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
首要條件是你要願意出賣朋友。
龍應台最高明的地方之一,是她把自己隱身在農民身後,寫出來的話都是農民講出來的。所以一旦被攻擊,她馬上就能輕盈的轉身跟這群樸實的朋友說:「你看看你看看,網路上的酸民都在攻擊你們欸,台灣社會現在就是這麼撕裂,跟我講的一樣對吧,我才是跟你們站在同一邊的人。」
但之所以能創造這種效果,就是龍應台高明的地方之二──透過段落的安排,她創造出了「曲解的空間」。
比如那句「誰先開槍怪誰。」從現實角度來看,開第一槍的絕對是中國。台灣沒能力也沒意願對中國開槍。但透過龍應台的段落安排,讀起來就變成是台灣不要挑釁中國,所以又都是台灣人的錯了。而龍應台沒有一句話使用自己的語言,就讓別人幫她講完了。
這委實是了不起啊!龍應台確實掌握了寫文章的藝術,讓她連拿農民出來擋槍的姿態都顯得優雅而富有同情心,甚至頗還有道德勇氣。而龍應台本人想必也覺得自己非常有反抗精神,能言他人所不敢言,為農民發心聲。然而那些都是假象,她的反抗,是透過踐踏、出賣、曲解並玩弄友人的語言創造出來的。她的反抗,是躲在文明的背後為野蠻屈膝。
而她也不能講出更多的事情了。她不敢提出有效的建議、不敢提出具體的方向,那個寫下《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的人,最終只能展演虛偽的生氣或憐憫來自我矯飾。
龍應台素來在華文圈裡享有文名,可惜的是,我們卻看見了這一年年裡她如何墮落與背棄作為一名文學人的本質。文學不排拒虛偽與矯飾,然而當虛偽與矯飾反過來超越文學,成為目的時,她也放棄了自身作為作家的本質,最終淪落為一個親手殺死自己文學的,悲哀的詐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