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牧民
小文老師在《人本教育札記》五月號〈亞榮隆.撒可努的獵人哲學 — 要好好上學?〉一文,是很精彩的教學記錄,也是很棒的教案。小文老師運用切中要點的引導和提問,帶領學生進行「有感的」閱讀,逐步逼近問題的核心。然而,這個精彩的教學和教案後頭,藏著一個大問題。
在〈亞榮隆.撒可努的獵人哲學 ― 要好好上學?〉文中,戲劇性的轉折處,小文老師是這麼寫的:「我翻開《山豬.飛鼠.撒可努》,唸著:『⋯』小宣激動的說:『抓到了,⋯!』」
老師所翻開的《山豬.飛鼠.撒可努》,是課文的出處;老師所朗讀的段落,是課文的「原文」。也就是說,學生們所讀到的文字,和亞榮隆.撒可努所寫下的文字不一樣。亞榮隆.撒可努所寫下,表達他的原意的原文,被選入小學生課本的時候,被刪減了,或根本被改動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小文老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有感閱讀的時候,答案並不在課本裡。那個最關鍵性問題的答案,不在學生的課本裡,而在《山豬.飛鼠.撒可努》書裡。小文老師的確是很棒的老師。要是沒有他用心設計的提問和教案,學生們恐怕永遠不會理解亞榮隆.撒可努的真意。但我們要問:教科書為什麼要編輯得彷彿在找學生和老師的麻煩?
《山豬.飛鼠.撒可努》選入課本被刪減、被改動,並不是特例。事實上,我們的語文課本對亞榮隆.撒可努這麼做,對吳晟這麼做,對向陽這麼做,對宮澤賢治這麼做,對孔子也這麼做。而這麼做的人是誰呢?是教科書發行商的老闆?教科書發行商編輯部的編輯?難道是教科書發行商編輯部的工讀生?
無論他們是誰,都不夠資格去改亞榮隆.撒可努、吳晟、向陽的文字。不是因為總編輯、工讀生的文采、學識不如吳晟或向陽,而是因為他們就不是吳晟和向陽。吳晟和向陽的作品表達的就是吳晟和向陽的意思,刪減他們的文字,改動他們的文字,就是改變了他們的文字的意思。
改動之後呢?後果就是小文這樣認真的老師必須巧為安排,帶領學生去求得真意。要是遇到不如小文老師那樣認真的老師,學生恐怕就誤讀了吳晟和向陽的意思。而且,那些錯誤的認知,恐怕要跟著我們的孩子一輩子。
我們再問一次:教科書為什麼要編輯來找老師和學生的麻煩?
教科書發行商恐怕會告訴你:礙於課本篇幅,不得已而為之;教科書發行商甚至會告訴你:有事先徵得作者同意。但如同本文並不認為作者一定比教科書編輯高超一樣,就算是作者,我們也不會允許他找孩子的麻煩,就算他自己願意文字被扭曲成找學生麻煩的樣子。
教科書發行商刪改的理由其實很好解決,並且不攻自破。原文太長?節錄之。然後原文放教師手冊。誰准你不只節錄還改動文字調動段落?
〈亞榮隆.撒可努的獵人哲學 ― 要好好上學?〉這一個很好的教案後面藏著一個很大很嚴重的問題。需要作為家長的你一起來關心。
小文老師與小孩的課堂討論請看:
《 山豬、飛鼠、撒可努》作者回應小文老師這堂課。請看:撒可努這樣說
看了撒可努的回應,小孩和小文老師這樣說:回應撒可努
關於這堂課,有人這樣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