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有發展遲緩嗎?怎樣預防與協助?

我的孩子有發展遲緩嗎?怎樣預防與協助?
圖源:盧貞穎
note.detail.update
2023-05-01
note.detail.writer
陳韻如

◎陳韻如(中原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專長:發展心理學、兒童臨床心理)

 

新生兒、幼兒、學齡前兒童的家長們,除了浸淫在育兒的喜悅之外,也關注著孩子日復一日的成長與改變。所謂「發展」,正是個體隨著時間而展現的變化。以發展中的兒童來說,多數的孩子皆依循著某種大致的順序在發展,當某個年齡層中75~90%兒童皆可發展出此項能力,該年齡層即被視為此能力的「發展里程碑」。然而,一旦家中的孩子未能符合發展里程碑時,便可特別關注是否為發展遲緩的現象。簡單來說,「發展遲緩」指的是和其他同齡孩子相比,某個孩子沒有展現出應該有的發展表現。以下我們將分別說明:發展遲緩的表現與類型,以及發展遲緩的預防與介入。

 

發展遲緩的表現與類型

發展遲緩可能發生在肢體動作、語言溝通、情緒行為、知覺認知、遊戲社交……等發展向度。有的孩子僅在某個特定向度上呈現發展落後,有的孩子則是呈現全面發展遲緩,也就是在兩個或更多發展向度上落後。然而,正因為發展有個別差異,若只以未達發展里程碑來判斷發展遲緩,將無法具體回答究竟是落後多少才叫做遲緩。

為了回答這樣的問題,首先得先對孩子進行全面性的發展篩檢評估,而進行評估就必須仰賴具良好心理計量特性的測量工具,這樣的工具是標準化的,並可提供常模資料供參照比對。據一般原則,透過發展評估可得知孩子的發展年齡,並可參照常模對應孩子的實際年齡:若在發展向度上,發展年齡低於實際年齡的20%至30%年齡線之間,便歸類為「疑似發展遲緩」,若低於30%年齡線以下,則判定為「發展遲緩」。(註1)

從法規來看,《兒童青少年福利法施行細則》中指稱的「發展遲緩兒童」,即是在認知、生理、語言及溝通、心理社會或生活自理等發展領域,出現疑似異常或可預期發展異常,而這些發展異常必需經由衛生主管機關認可之醫院進行「聯合評估」確認後,才可確認。

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的綜合報告書之標準,則依各發展領域訂定不同的發展遲緩標準,例如:動作遲緩的測驗結果顯示在平均值以下1.5個標準差、小於等於第7百分位數或是發展商數低於80;認知發展遲緩的測驗結果顯示在平均值以下1個標準差或平均值以下一個標準差的相當百分比;如果量表缺乏標準差數值或相當百分比時,以發展水準低於實際應有的發展水準百分之二十為顯著遲緩。

 

(一)常見的發展遲緩表現

在尚未進入正式發展聯合評估之前,往往需要家長及兒童的主要照顧者,敏於觀察孩子的日常表現。以下列出常見的發展遲緩表現:

 

0~2歲

.學習、嘗試新東西比其他同齡孩子慢。

.翻身、坐起、爬行或獨立行走的時間都遠遠晚於適宜發展的時間。

.聽不懂他人的指令,又好像是聽不見似的。

.好像都聽得懂他人在講什麼,但不以言語來表達或溝通,而是習慣用動作、表情來表達,或者就算開口,也都只是單詞或電報式的句子。

 

2~4歲

.白天還是需要包尿布,或是只有包著尿布才能上廁所。

.常常記不得、學過馬上就忘。

.難以與他人溝通、社交,或喜歡東西、玩具多於關注人。

.無法聯結自己的行為與後果。

.無法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完成日常生活自理,例如:自行進食、著衣穿鞋。

 

4~6歲

無法或不願意配合幼兒園(學習情境)的規範與要求。

.在幼兒園總是學不會老師教的。

.不懂形狀、顏色,也不懂數數。

.無法和同齡孩子好好相處。

.總是想到什麼就馬上行動,好像總是坐不住。

.常大哭大鬧、發脾氣,而且難以被安撫。

 

(二)常見的發展遲緩類型/診斷

發展遲緩並非一個明確診斷,而是有許多診斷在發展階段中,皆呈現顯著的發展遲緩表現,像是運動發展遲緩的腦性麻痺、語言發展遲緩、認知發展遲緩中的智能障礙、社會適應發展遲緩、情緒心理行為發展遲緩及全面性發展遲緩等。以下列舉幾個呈現發展遲緩的診斷:

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

腦性麻痺是以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多重性障礙,為一種非進行性的腦部病變;大腦在發育未成熟前,受到任何可能原因,造成控制動作的某些腦細胞受到傷害或產生病變,因而引起運動機能障礙。這些腦部傷害可能影響控制動作以外的其他腦部區域,因此腦性麻痺可能伴隨的相關障礙與表現包括:智能障礙、癲癇、活動量高、知覺異常、情緒困擾、斜視、聽覺障礙、語言發展慢、構音問題等。

自閉症類群障礙症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主要症狀包括:社交溝通與社會互動的困難與缺損、侷限與重覆的行為、興趣及活動模式。這些症狀造成的困擾中,又特別以人際互動、語言溝通等障礙最為嚴重。自閉症類群障礙症可能伴隨的相關障礙與表現包括:智能障礙、癲癇、注意力缺失、活動量高、知覺異常、情緒困擾、語言發展慢、學習困難等。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主要症狀包括:持續注意力不足、活動量過高及衝動控制不佳。這些症狀所造成的困擾在越結構化、要求較多的環境下,更易突顯適應困難與衝突。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可能伴隨的相關障礙與表現包括:學習困難、部份認知功能低落、語言溝通與表達問題、情緒困擾、社會互動困難等。

 

發展遲緩的預防與介入

了解發展遲緩的表現後,若能進一步了解發展遲緩的可能原因,將有助於針對發展遲緩進行事前預防及後續介入。

(一)發展遲緩的可能原因及預防

根據世界衛生組(WHO)的統計,發展遲緩的發生率約為6~8%。台灣內政部兒童局2006年的統計數據,台灣未滿6歲的兒童之中,約5%通報為疑似發展遲緩或發展遲緩。

目前對於大多數造成發展遲緩的原因沒有很清楚,就已知的原因之中,不外乎遺傳和環境所造成,包括:遺傳疾病、基因突變、染色體異常、先天性畸形症候群、腦部發育異常及胎兒感染;周產期(註2)發生早產、缺氧缺血性腦病變、周產期感染、難產;出生後的頭部外傷、嬰兒虐待、中樞神經感染、營養缺乏、教養不當、刺激剝奪、忽視、虐待、家庭環境等因素。

就上述已知可能造成發展遲緩的原因,可以進行以下預防措施,減少或降低發展遲緩的發生:

❶ 父母雙方懷孕前進行健康檢查,以便確認雙方家族中是否有遺傳性疾病、基因異常、精神異常或智能不足之家族病史。

❷ 父母保持身心健康,並有效控制慢性疾病。避免低齡(20歲以下)或高齡(35歲以上)懷孕。

❸ 在備孕及懷孕過程中,父母皆不得嗜菸、酒、毒品,並確認平日長期服用之藥物是否對胎兒有所影響,並且不暴露在鉛、汞、輻射等高污染環境中。

❹ 懷孕前四個月接種德國麻疹疫苗。維持單純的性關係,避免感染性病與人工流產。

❺ 定期並確實接受產檢,若有早產、子宮外孕、多次自發性流產,或不明原因胎死腹中與新生兒死亡的紀錄,需進一步檢視了解可能原因。維持標準體重,不過重或過輕。

❻ 注意居家環境安全,避免懷孕過程及新生兒的跌倒、意外碰撞,避免暴露於有毒污染環境。

❼ 父母宜接受並吸收適當的育兒知識,提供適當的養育條件,建立合宜之教養技巧與方法。

❽ 父母如在照顧教養上有困難或壓力,應主動請求支援,建立社會支持系統,必要時應主動徵詢、求助專家。

 

(二)發展遲緩的介入

由於少子化及家庭型態的改變,許多家長無法藉由家中其他孩子的參照來進行觀察、比較家中特定子女的發展,致使現今許多家長對孩子的發展遲緩現象未具警覺性,孩子是進入幼兒園後,由老師給予家長回饋才發現的,很可能錯失早期療育的機會。

以下為發展遲緩兒童的一般介入程序:首先是家長、主要照顧者、幼保人員覺察孩子的發展異常;接著由家長帶著孩子至各縣市的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進行評估確診;然後家長依聯合評估報告之建議療育項目,至各醫院、療育機構接受各項早期療育,並可同步至各縣市通報轉介中心、個案管理中心,接受個案評估、擬定服務計畫,並可規劃及執行家庭支持性活動。

針對0~6 歲的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的目的,在於提供發展遲緩的孩子及其家庭整合性的評估與療育服務,希望藉由早期的醫療、教育、社會福利介入,一方面減少兒童併發症及未來障礙程度,加強兒童具備同齡兒童正常生活的能力;同時也嘗試開發、引導兒童的潛能。

早期療育的醫療團隊包含小兒神經科醫師、小兒復健科醫師、小兒心智科醫師、臨床心理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聽力師、社工師等。

醫師主要擔任發展篩檢者,提供各項發展功能之專業診斷、療育建議。臨床心理師及各治療師則運用各專業之篩檢及標準化工具來評估、檢視兒童的各項發展,依各專業提供治療、教導父母教養技巧,提供親職諮詢等服務,像是心理治療目標在於提升孩子認知功能、人際社會互動、情緒調節表達、專心注意力、建立合宜行為等發展。職能治療目標在於提升孩子的肢體動作、日常生活功能發展。語言治療目標在於提升孩子語言表達、構音等發展。社工師則是協助提供相關社會福利之資源與資訊,引導家長整合與安排治療。

早期療育的介入,將可減緩兒童的發展遲緩現象,甚至一部分的孩子可以經過早期療育而趕上其他同齡人的發展,也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發揮潛能!

收錄於人本教育札記405期

 


註1:舉例來說,若孩子現在4歲10個月大(58個月大),經評估後發現孩子的人際社會發展年齡為3歲6個月大(42個月大),即發展年齡僅達實際年齡的72%,落後27%,便可歸類為「人際社會疑似發展遲緩」。

註2:周產期是妊娠22週後(154天)開始,到出生後7天。 ​

 

note.detail.more

從性格出發,展開人生的旅程
從性格出發,展開人生的旅程

當你對自己的特質足夠了解,就能在適當的情境與環境中發揮所長。

林瑋芳 2024-01-01

性格Q & A
性格Q & A

MBTI號稱援引榮格的人格理論,但科學實證尚不足

林瑋芳 2024-01-01

手足大不同──在《傲慢與偏見》和《孤味》中看見每個人獨一無二的模樣
手足大不同──在《傲慢與偏見》和《孤味》中看見每個人獨一無二的模樣

性格是孩子出生就帶出的種子,在成長路上長成獨一無二的模樣。

林瑋芳 2024-01-01

從咿咿呀呀到能言善道──兒童語言的發展
從咿咿呀呀到能言善道──兒童語言的發展

大多數孩子會在特定年紀達到某些語言發展里程碑……

葉理豪 2023-11-01

教養
語言Q&A
語言Q&A

近20年的研究發現:雙語者比單語者更具有認知上的優勢。

葉理豪 2023-11-01

教養
皮格馬里翁
皮格馬里翁

奧黛麗.赫本飾演賣花女,語音學教授想矯正她的發音。

鄭谷苑 2023-11-01

教養
晴時多雲偶陣雨──情緒是絢爛的彩虹,還是打翻的調色盤?
晴時多雲偶陣雨──情緒是絢爛的彩虹,還是打翻的調色盤?

情緒妝點我們的生活,在喜、怒、哀、樂中體驗著生命的不同面貌

梁記雯 2023-07-01

被封印的情緒──《杏仁》中被診斷為述情障礙的少年
被封印的情緒──《杏仁》中被診斷為述情障礙的少年

他自幼格外安靜,不哭不鬧也不笑,也無法辨識別人的情緒……

梁記雯 2023-07-01

情緒Q & A
情緒Q & A

情緒是需要去感受、接納並轉化,而非去壓抑與逃避……

洪福建 2023-06-21

我的孩子有發展遲緩嗎?怎樣預防與協助?
我的孩子有發展遲緩嗎?怎樣預防與協助?

早期療育的介入,將可減緩兒童的發展遲緩現象......

陳韻如 2023-05-01

發展遲緩Q&A 
發展遲緩Q&A 

我們永遠無法確知每個發展遲緩的孩子是否都是大器晚成

陳韻如 2023-05-01

《叢林奇談》的毛克利與發展遲緩的金妮
《叢林奇談》的毛克利與發展遲緩的金妮

《叢林奇談》以印度為背景,描述小男孩毛克利從小被狼收養

鄭谷苑 2023-05-01

睡覺時,腦筋轉了幾次彎?
睡覺時,腦筋轉了幾次彎?

為什麼要睡覺?為什麼會做夢?可以睡少一點嗎?

詹雅雯 2023-03-01

睡眠Q&A
睡眠Q&A

民間鄉野傳說「將夢遊的人喚醒會嚇死他」,是真的嗎?

詹雅雯 2023-03-01

睡眠生病了嗎? 《睡眠之屋》中的睡眠障礙
睡眠生病了嗎? 《睡眠之屋》中的睡眠障礙

他們經歷的不只是睡眠疾病,更是情感與理想的追尋與失落...

詹雅雯 202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