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歷程中的真實學習創傷

虛假歷程中的真實學習創傷
來源:編輯部
note.detail.update
2023-05-01
note.detail.writer
戴伯芬

◎戴伯芬/ 輔仁大學社系教授、守護臺灣教育平臺秘書長

 

風和日麗的開學首日,接到學生訊息,告訴我她突然接到畢業生A同學發的line,感謝過去的照顧,行文中透露著告別之意,回撥也聯絡不上,覺得A好像要自殺。我趕緊向系祕書打聽A的聯絡方式,打到他嘉義老家,接電話的人是阿媽,聽不懂國語,用臺語說沒兩句,就被視為詐騙電話掛斷了。救人如救火,與學生分頭聯絡A認識的朋友、自殺防治中心、管區警員……整個下午一直心驚膽跳。

最後終於傳來好消息,他跳海了,但幸運獲救。  

A只是諸多不適應高教體系學生的生命縮影,這個鄉村來的男孩自進入都市大學以來,就不斷在校園中掙扎求生。教學二十年,每年幾乎都碰到教育拔尖制度下傷痕累累的學生。尤其是從明星高中進入私校的學生,在大一「制服日」尤為窘困,名校的光環如同套在頭上的緊箍咒,每回念高中生活就痛一回。臺灣15至24歲青少年人口群自殺率逐年攀升,每年都有超過200位學生無聲殞落,即使是求學勝利組的頂尖大學學生也爆自殺潮,而每年休、退學人數更多達80,871人(註1),他們被視為無法適應大學生活的「魯蛇」。

 

全員學做學習歷程檔案

為了改善9年一貫與高中課程銜接落差,參照南韓「學生綜合紀錄簿」制度,教育部108課綱特別強化素養教育,以「核心素養」來引導學習,所謂的素養是指「為適應現在生活和面對未來挑戰,應該具備的知識、能力和態度。」這套評估素養的方法即是「學習歷程檔案」,鼓勵學生根據自己興趣選修課程,呈現學生必修、選修與社團參與狀況,學習歷程檔案連同校系自辦的甄試,合計至少占申請入學成績50%以上。

打從傳出108課綱改革的風聲,家長與學生人心惶惶。我曾目睹家長與學生群聚於臺大講堂,聽大教授說明「如何做學檔」,瞭解大學教授評斷學習歷程的偏好。有人問擔任幹部如何計分?也有人問參加全國性社團組織會不會比較有利?

於是乎高中班上除了原來的班長、副班長、學藝股長、服務股長等之外,又多了電氣長、鑰匙長、儀器長…各種巧立名目的官銜,只是為了讓「人人有官做,個個加歷程」,熟習上行下效官僚體系的運作。家長們更動用各種管道,打聽熱門課程的修課員額、志工社團的服務機會。有陣子臺灣的NGO突然湧入大批高中生,千方百計地製造課外活動業績,到底有多少人是真心想要服務學習?

在傳統科舉文化籠罩下,廢除了一試定終生的大學聯考,改以分期付款的學測取代,考生壓力不但沒有減輕,反而更加沉重,被戲稱錢多就好辦的「多元入學」。學生仍被週期性的學測、入學備審資料壓得喘不過氣來。與入學機會掛勾的學習歷程,全面擴大評量學生學習成效,立意雖佳,卻逼得學生疲於奔命,製造令人動容的自傳、走訪天涯的志工,揚名國內、外的各式金牌。萬籟俱寂的深夜裡,慘綠少年無法入睡,就是為了編制學習歷程檔案,離原來適性教育、快樂學習的目標越來越遠。

 

回應檔案的教育新產業

因應學習歷程而出現的教育新產業則方興未艾,南韓出現「升學協調員」,臺灣也有學習歷程代寫業。原本充斥的代辦備審資料網站,最近因為政治界論文門事件稍有收斂,在搜尋引擎輸入「學習歷程」,還是找得到「你的代寫夥伴」、「教授喜歡的學習歷程反思這樣寫」。有錢有勢的家長只要花7、8萬元,即可加持備審資料,創造出漂亮的學習履歷。2019年美國名校的入學弊案殷鑑不遠(註3),多位名人入監,但在臺灣,一個超越傳統補教的教育服務業正成長壯大,不擇手段地為富家子弟製造出各種有利入學的條件。

AI帶來新的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程式,精英家長之間最近流行的新話題是需不需要讓小孩去補ChatGPT(聊天生成預訓練轉換器)?希望幫助學生順利寫出小論文,滿足學習歷程以及未來作業的需要。這套程式對入學申請論文的影響還有待觀察(註4),但不論是人工或AI的學習歷程代寫,都違反了學習的本質——開發人類的潛能。

事實上,學生寫得洋洋灑灑的學習歷程不過聊備一格,還有可能白忙一場。大學目前錄取三倍缺額,臺大電機系的教授說無法從堆積如山的學習歷程檔案來判斷學生良窳,系所自訂二階筆試取才;至於因少子女化造成生額不足的私校,但求有學生就好,根本不必參考學生嘔心瀝血的檔案。

原來高談闊論的素養教育,歸根究柢只是一場以學生為白老鼠的教育實驗。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一群高中生發起「移除學習歷程檔案」,通過了連署門檻,卻遭主管機關審核未通過。教育決策精英往往不是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不願意面對學生循民主程序而來的教改訴求。一場素養教育的鬧劇下來,受害最深的仍是學生、家長與老師。

走過鬼門關的A同學來找我,靜靜地聽他說著,人生好苦、好累。他想力拚頂尖大學研究所,找到一份好工作,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但事與願違,原來抵抗大學排名是如此艱難的成長歷程,不僅影響到職涯專業養成,甚至是未來的婚姻機會。學生真實苦楚是來自千年科舉餘毒,不是一套入學機制改革可輕易撼動的。

或許,素養教育首先要移除的即是形式化的學習歷程檔案,還他們一個正常、快樂的高中生活。

 

守護臺灣教育平臺為關心教育工作者成立的社團法人,參見https://sites.google.com/view/taieduwatch/%E9%A6%96%E9%A0%81?authuser=/

註1:109學年底日間學士班休學37,019人、退學43,852人,佔當年度學生總數6.7%。原始資料出自大專校院資訊公開平臺,https://udb.moe.edu.tw/udata/DetailReportList/%E5%AD%B8%E7%94%9F%E9%A1%9E

註2:詳情可以參見Chris Smith導演的紀錄片(2021)Operation Varsity Blues: The College Admissions Scandal, https://www.rottentomatoes.com/m/operation_varsity_blues_the_college_admissions_scandal

註3:隨著ChatGPT席捲的全球化風潮,紐約市教育局已限制從公立學校網際網路和裝置瀏覽ChatGPT;學術期刊《科學》禁止在論文中使用ChatGPT生成的文字;香港大學已明文禁止師生在課堂、作業和評估使用AI工具,認定此為抄襲行為,見維基ChatGPT頁面, https://zh.wikipedia.org/zh-tw/ChatGPT。

基於個資風險考量,義大利成為第一個禁止使用ChatGTP國家,歐盟以及其他國家也在研議應對之道,https://www.bbc.com/news/technology-65139406

note.detail.more

抖音的癮與它的產地
抖音的癮與它的產地

抖音真的只是大家原本想像的「另一種社群軟體」嗎?

廖佩汝 2024-03-01

私校學費補貼是遲來的社會正義?
私校學費補貼是遲來的社會正義?

臺灣近年已經超過南韓,成為全世界大學入學率最高者...

戴伯芬 2024-01-02

教學
教師評鑑, 高等教育裡的學術自由與淘汰機制的兩難
教師評鑑, 高等教育裡的學術自由與淘汰機制的兩難

教師評鑑制度自實施以來卻廣為高等教育學界所詬病,主因不外是:

謝青龍、呂明哲 2023-08-24

臺灣學術倫理問題的診斷與處方
臺灣學術倫理問題的診斷與處方

近來台灣學術倫理事件頻傳,學位造假成為民眾茶餘飯後的閒話..

張維倫 2023-06-21

虛假歷程中的真實學習創傷
虛假歷程中的真實學習創傷

學生寫得洋洋灑灑的學習歷程不過聊備一格,還有可能白忙一場

戴伯芬 2023-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