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陣子天氣極熱,熱到沒有人想看到太陽;但我們還是要「日記」一下撥雲「見日」的事,因為──上期才說到為了籌劃改版,我們如何在一片陰霾裡見到日,現在經過一個月的再奮戰,我們又見到哪些「日們」呢?
長話短說,先說改版後會有的主題;閒言少敘,列出清單就是:我們的台灣、時事與觀點、森小風景、人是怎麼學會的、教學要讓人有感、爸媽不要打小孩、心理的奧秘、沒有歧視的日子、人本的樣子、父母的百寶箱、老師的魔法袋、文藝書寫…有的看來像是一句話,但那確實是主題的名稱。
如果只是一些「名目」,而內容和之前一樣,那就遜了;但內容到底會怎樣呢?我們也不知道,因為──那是要由「主編」決定的;從明年一月一日起改版上架,人們就會看到,每個主題有一位「非常厲害」的主編!
到哪去找那麼多厲害人物來做這種「暗無天日」的事呢?這原本只是我們的「白日夢」,然而,誰說夢想不會成真?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陷害多人,得到他們極為慎重的首肯,這些情義相挺的「大德」是: 劉進興教授(前國策顧問)、馮賢賢女士(紀錄片《那一槍 The Assassins 》導演/製片、前公視總經理), 謝小芩教授(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前清華大學學務長)、王儷靜教授(屏東大學教育系,台灣多元教育家長協會秘書長),沈瓊桃教授(台大社會工作系)、鄭谷苑教授(中原大學心理系)、楊佳羚教授(高師大性別教育研究所)、楊翠教授(東華大學華文系,前促轉會主委)。
這些「奮不顧身」的英雌(雄)好女(漢),將一肩扛起邀稿,審稿,下標…等等實質的大任,原編輯部就負責版面設計,紙本印刷,各種出版的行政作業…以及,網路版的經營。
所謂網路版,不只是將紙本搬到網路上,還要,還要,還要讓紙本與網路「共舞」。
怎麼共舞呢?這還真是一言難盡,總之,就是要在網路上生出一些「網路材料」,或是短文,或是留言,或是某個線上活動,或是牽連某個網路熱議,但都要和紙本的儻言宏論相互呼應;總之,就是要讓紙本的「曲高」,透過網路版的共舞,能夠「和眾」,引來更多讀者,打破自古以來「曲高和寡」的魔咒!
如果有人說「這要怎麼弄啊?」,那是一點也不奇怪,因為,連我們也不知道到時候會發生什麼事。如果有人說「怎麼可以這樣隨興亂舞?」,這個問題倒是可以回答: 編輯部同仁已經開始「演練」了,所以絕非「隨興」而已;而且,演練的結果本期就有,大家不妨依照前述對「共舞」的描述,自己去尋看看!
共舞會有什麼心得?改版還有什麼祕辛?籌劃的過程中還踼到哪些鐵板?凡此種種,就敬請期待下期的「改版日記6-4」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