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害將我們與所有人連結

傷害將我們與所有人連結
note.detail.update
2022-09-01
note.detail.writer
陳潔晧、徐思寧

◎陳潔晧、徐思寧

看清自己是件不容易的事。我不知道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有多嚴重,我只是知道這些事讓我難過,讓我的生活充滿掙扎和痛苦。我以為把這些感覺說出來是沒意義的,因為沒有人在意。

直到我公開說出自己的童年性侵經歷時,我已經三十四歲了。中間發生了很多事。公開之後,我才能理解到,有很多人跟我有一樣的經歷和感受,而且不是少數的人,是社會中潛在相當多人數的一群人。

我收過很多人的信件,也聽過很多人的遭遇,我感受到在這個環境下,遭遇童年性虐待的人成長有類似的困境。其中有位年輕的倖存者,向我傾訴了她的遭遇,我在她身上看到很多自己的影子。真誠、單純、暴躁、害怕,對身邊的人充滿愛與情感,對自己的情感卻充滿陌生。我在寫《不再沉默》的時候,常常會想起她。

想起她很年輕,想起她有未來,想起她生命中的各種可能還存在,如果能得到多一點的幫助,也許就會得到更多幸福。這是我寫《不再沉默》時感到的唯一安慰。如果社會中有多一點人能理解,受傷的人可以少一點困難。書出版一年多後,這位朋友過世了。

我去參加她的喪禮,瞻仰她的遺容。看到她的時候,在心中不禁想問:「妳得到幸福了嗎?」我也不斷在想這個問題:「人可以得到幸福嗎?像我們這樣受傷的人,可以嗎?」

很長一段時間我感到非常消沉。我很懷疑自己做的事對不對。如果是對的話,為什麼她會先離開。當我寫書告訴別人:「復原是可能的。」那些死去的人們如果聽到這句話是什麼感覺?不公平嗎?殘酷嗎?怨恨嗎?還是一切都算了,沒有關係?

這個問題困擾著我,直到《蝴蝶朵朵》的出版,讓我和思寧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人,也知道更多的事。不止一次,有家長和老師在聽完我們的演講後,察覺到他們身邊的小孩正在遭遇這樣的傷害,並阻止傷害繼續擴大。不止一次,有家長跟孩子說朵朵的故事後,孩子說起同學正在經歷朵朵一樣的事情。不止一次,老人在聽完朵朵的故事後,說出自己也是朵朵,而且從來沒有跟別人說過。

傷害直到發生之前,我們都無法想像它的恐怖。安全的生活容易使我們忘卻危機,所以社會常需要倖存者對我們發出警告。因為隋棠的大力相助,讓許多人認識《蝴蝶朵朵》,也認識了我們。

一位曾為受害者的家長傳給我們這樣的訊息:「因為推廣《蝴蝶朵朵》,幫助了某個小朋友揭露性侵害事件。今天終於順利出庭作證完成。無論結果如何,可以把事實說出來是最重要的。看見那個小朋友的媽媽陪著小朋友,心裡有很多感觸。我覺得我不只幫助了他,也幫助了我自己。」

我的生命裡,有很大一部分充斥孤獨的感受,因為我再怎麼表述自己,也常只是一場空。我沒有想過有這樣的一天,當我說出倖存者的孤獨,有另一個人說,我能理解,我有相同的感受。我看見一個倖存者幫助另一個倖存者。我真切的感受到人與人的連結。

過去傷痛將我與所有人隔開。現在因為理解傷痛將我和所有人連結。

我想要相信,我們都可以得到幸福。

人生不講道理的事一項項飛過來。生存不講道理、戰爭不講道理、死亡不講道理。不過我覺得美麗的,是人願意付出自己微小的生命,去營造一段共同的關係,共同面對這個殘酷的環境。因為有這樣的關係,所以人有活下去的意願。

很明顯的,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關係,或在生命的早期得到這樣的照顧。所以,我們被殘酷的生存所吞食,在不講道理的世界裡求生。內心的深處,深知當時沒有來吞食我們的恐怖怪物,隨時在伺機毀滅我們的生命,或所有我們認識、重視的事物。

但我內心總有這幅圖像:深知我面臨死亡,但以我渺小的生命,我冷靜選擇傳遞美好的事物。如同凌冬烈火,肌膚被寒氣切割,被烈焰紋身,在深切的痛苦中,我靜靜擁抱生命即將熄滅的火焰。

許多受過深刻痛苦的人,都會提出同一個疑問:該怎麼在死亡面前,不感到瘋狂、恐懼,而滿足地接受。很多人在追求答案的路上刻劃出相同的精神性:為另一個生命犧牲、奉獻。在奉獻的過程裡,為自己所屬的群體,刻劃出一個美好的未來希望:因為犧牲者的選擇與努力,在人世間活著的痕跡,所以所有誕生及未誕生微小而可愛的生命,將擁有更多美好的回憶。
人生的倖存者與曾經被愛過的人,有著相同的願景卻完全不同的情感。深切體會失去的痛苦之後,我們成為異鄉人,無法再像一個無憂無慮的孩子一樣,單純投入熱情去燃燒、去義無反顧地愛。異鄉人所有的愛與情感,都在提醒著死亡與失去。因為這樣的雙重視角,讓異鄉人品嚐生命的甜美時,同時品嘗出生命的苦澀,在所有微笑裡,都包含著悲傷。

因為失去所以懂得珍惜,是多數人中年以後的功課。不過生命的功課殘酷不講理,它不一定會等待你長大,很多孩子出生時就是在做這艱難的功課。早期就被剝奪的孩子,痛苦而疑惑,究竟自己為何而活,為何大家沒有他失去的痛苦與困擾,路變得曲折而迷惘。

有過追求與愛之後,回顧自己生命才能理解,為何這條路如此曲折困難,以及深切的感受,不應該讓另一個稚嫩生命有如此體驗。這些因為失去而淬煉的情感,是凝結人類群體的核心。

我們會因為烏克蘭總統慷慨激揚的演說而感動,並不是因為他個人,而是我們意識到整個群體失去的美好。有著美好未來的兒童與青年,因為某些狂人的幻想,失去生命、失去所有美好的可能性。這不應該是我們人類的選擇。我們內心深處的靈魂都在狂躁吶喊:這是錯的!我們每個人應該都要站出來捍衛生命更美好的可能性!

人是如何從一個個體連結到群體?是什麼東西讓一個社會凝聚?是誰,讓你哭泣?回答靈魂的呼喚,它必然引領你到生命的源頭,看見群體的靈魂。烏克蘭國花是太陽花,士兵身上會帶著一袋太陽花種子,象徵著自己在為捍衛國土死於荒野之時,口袋裡的種子會發芽,大陽花會綻放,並且面向陽光。無論未來的人是否記得這些犧牲,但孩子們會看到一片面向太陽的花海。

那些逝去幸福機會的人們,心中曾經描繪一幅什麼樣的未來?我們為了什麼事情而堅持?我們可以在下一代孩子的眼中,看見這樣的光芒嗎?
 

note.detail.more

兒童工作者安全稽查制度(一)修補現有兒童安全缺口
兒童工作者安全稽查制度(一)修補現有兒童安全缺口

為了縫補類似的兒童安全漏洞,不少國家設有兒童工作者安全稽查制

徐思寧 2024-11-01

信任的考驗:國家補償計畫的審核標準
信任的考驗:國家補償計畫的審核標準

性侵受害者的每次揭露,都是一場冒險。即使是最親的家人朋友…

徐思寧 2024-09-01

國家兒童性侵補償計畫:誰來支付?
國家兒童性侵補償計畫:誰來支付?

兒童性侵害造成龐大的傷害,而這些補償的金額由誰來支付?是個.

徐思寧 2024-07-01

澳洲兒童性侵補償計畫:補償準則的爭議
澳洲兒童性侵補償計畫:補償準則的爭議

多個國家近年推出機構兒童性侵補償計畫,正視過去的缺失及盡可能

◎徐思寧、陳潔晧 2024-04-30

因國家決策而遭受性侵的孩子
因國家決策而遭受性侵的孩子

看似是正義來臨的時刻,已經是傷害發生的三十多年後......

徐思寧、陳潔晧 2024-01-01

被藥物控制的孩子
被藥物控制的孩子

住在愛麗絲湖醫院的青年,常被強迫在「電療」或注射「三聚乙醛」

徐思寧、陳潔晧 2023-08-30

虛假的道歉,比不道歉更可惡
虛假的道歉,比不道歉更可惡

性侵從來不是受害者的責任,很多性侵受害者獨自背負羞恥...

徐思寧、陳潔晧 2023-07-01

性侵受害者的公平正義在哪裡?
性侵受害者的公平正義在哪裡?

英國兒童之家的性侵被害者,走過了一段漫長的訴訟歷程...

徐思寧、陳潔晧 2023-04-27

繪本中的苦難:溫柔種下孩子面對困境的希望與韌性
繪本中的苦難:溫柔種下孩子面對困境的希望與韌性

大學創作課時,老師告訴我們,藝術其中一個主要的母題,就是苦難

陳潔晧、徐思寧 2023-03-31

當性侵倖存者對國家調查失去信任:談英國兒童性侵獨立調查
當性侵倖存者對國家調查失去信任:談英國兒童性侵獨立調查

徐思寧、陳潔晧 2023-02-01

英國「兒童性侵獨立調查」:機構和政治人物將自身聲譽置於兒童福祉之上
英國「兒童性侵獨立調查」:機構和政治人物將自身聲譽置於兒童福祉之上

2022年10月英國「兒童性侵獨立調查」發表了最終報告

徐思寧、陳潔晧 2023-01-09

我們遇見的快樂王子 ——紀念幸佳慧
我們遇見的快樂王子 ——紀念幸佳慧

創作是美好的,跟幸佳慧一起創作,更是天堂般的體驗。

徐思寧、陳潔皓 2022-11-01

傷害將我們與所有人連結
傷害將我們與所有人連結

直到我公開說出自己的童年性侵經歷時,我已經三十四歲了

陳潔晧、徐思寧 2022-09-01

與朵朵相遇:覺察與同理並行的兒童性侵防治教育
與朵朵相遇:覺察與同理並行的兒童性侵防治教育

在推廣兒童性侵害防治的分享裡,每一次我都會講自己小時候的經驗

陳潔晧、徐思寧 2022-08-01

遠方的悲劇──我們與創傷的距離及相對位
遠方的悲劇──我們與創傷的距離及相對位

創傷事件如同核爆,在爆發點以同心圓的形狀向外帶來影響。

徐思寧、陳潔晧 202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