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小的一堂國語課—〈一桿秤仔〉(上)

森小的一堂國語課—〈一桿秤仔〉(上)
note.detail.update
2022-09-01
note.detail.writer
小何老師(森林小學教師)

原來以為〈一桿秤仔〉是我很熟悉的一篇教材。

這篇是台灣文學之父賴和的經典作之一,我來回讀過很多遍,不但曾經在彰化賴和紀念館講故事給孩子們聽,陪畢業班準備文學報告時,我也和孩子一起討論過。這學期選定這篇教材來教,我是十拿九穩、信心十足!從沒想到,在備課時的教案會議上,隨著討論越挖越深,我越是心虛了起來,突然發現自己:以為懂了,其實沒有真正讀通!有一個關鍵的問題點,存在文本裡。那個點,可以讓文本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解讀。

──巡警一開始到底有沒有想被送菜呢?他是存心找麻煩?還是從無心到有意?或者,他徹頭徹尾沒有要找麻煩的意思,整樁事件是一個殖民地官僚與被殖民者之間的誤會?

關於這問題,上課前,老師們在會議上激烈爭辯。我很好奇孩子們的反應,他們解讀時也會發現同樣的問題嗎?
那星期在課堂上,我慢慢的帶孩子們研究著。先花了不少時間弄清楚故事的主線:主角為什麼叫「秦得參」?為什麼得參的母親要「招贅」後父?以及在秦得參終於長大後,為什麼母親竟然就「精神失了緊張,病魔遂乘虛侵入」的上天國去了!要讓一群年方十一歲的孩子們弄清楚台灣一百年前的社會環境,是蠻大的挑戰。上課前我還擔心孩子們會不會覺得太無聊、離他們的生活太遠,以至於心思飄離課堂呢!沒想到他們越討論,興致越高昂,終於討論慢慢推到了最重要的段落。


這一天近午,一下級巡警,巡視到他擔前,目光注視到他擔上的生菜,他就殷勤地問:
「大人,要什麼不要?」
「汝的貨色比較新鮮。」巡警說。
得參接著又說:「是,城市的人,總比鄉下人享用,不是上等東西,是不合脾胃。」
「花菜賣多少錢?」巡警問。
「大人要的,不用問價,肯要我的東西,就算運氣好。」參說。他就擇幾莖好的,用稻草貫著,恭敬地獻給他。


「巡警就是來找碴的!」一讀完,一個孩子馬上說。
「沒有吧!我覺得他一開始沒有要找碴,只是想買新鮮的菜。」另一個孩子有不同的見解。

「那…得參有想要送菜嗎?」我追問。

「有啊!他寫『大人要的,不用問價,肯要我的東西,就算運氣好。』感覺是想要送菜,讓他趕快走開。」

我追問:「既然這樣,為什麼兩個人會吵起來呢?一個想要被送菜,一個也願意送菜,不是嗎?」我一邊問,一邊請孩子們繼續往下讀。


「不,稱稱看!」巡警幾番推辭著說。誠實的參,亦就掛上稱仔稱一稱,說:「大人,真客氣啦!才一斤十四兩。」本來,經過秤稱過,就算買賣,就是有錢的交關,不是白要,亦不能說是贈與。
「不錯罷?」巡警說。
「不錯,本有兩斤足,因是大人要的…… 」參說。這句話是平常買賣的口吻,不是贈送的表示。
「稱仔不好罷,兩斤就兩斤,何須打扣?」巡警變色地說。
「不,還新新呢!」參泰然地回答。
「拿過來!」巡警赫怒了。


「因為秤過啦!他說,秤過了,就要收錢了!」孩子秒答。跟我一開始的解讀一模一樣!

我又問:「那巡警幹嘛一直要他秤?他想被送菜,得參一開始也願意送他,他直接把菜拿走,不就好了嗎?」

「所以我說他來找碴啊!」主張找碴的孩子,再說了一遍。「巡警就是要來找秤麻煩,所以重點是要他秤秤看!」這「陰謀論」蠻有說服力。

我點點頭,追問:「那為什麼不秤、直接送可以,秤過就要收錢?這是什麼道理?」

這裡孩子們都卡住了,大家一片靜默。這些疑點,上周也同樣出現在國語教師們的備課會議裡。那天,老師們讀完了整篇小說,在這裡「卡」了很久。

一位老師說,巡警應該就是想被送菜,因為後來市場上的老人家們勸得參:「該死的東西,到市上來,只這規紀亦就不懂?要做什麼生意?汝說幾斤幾兩,難道他的錢汝敢拿嗎?」可見,這位巡警素來的作為,市場上的台灣人是司空見慣的!他就是時常來跟攤販們索討這個、那個的爛警察。

「那為什麼巡警後來是把得參找去警署,而不是私下索討呢?如果他是想佔便宜,最後為什麼要請出法官呢?這對他自己不是很危險嗎?」另一位老師追問。他接著說,「會不會巡警根本沒有要被送菜,只是個想嚴格執法的酷吏,而市場上的台灣人們(包括得參),大家通通都搞錯了!所以,賴和才會感到很悲哀啊!不然他在悲哀什麼呢?」

賴和在小說最後,又提了法國作家法朗士的小說「克拉格比」,法國和台灣兩地都發生了小民被警察尋隙的故事,賴和總結說:「才覺這樣事,不一定在未開的國裡,凡強權行使的地上,總會發生,遂不顧文字的陋劣,就寫出和文家批判。」老師們爭辯著賴和想的「這樣事」,到底是什麼事?以及他到底在悲哀什麼?
這群人是否未免太過吹毛求疵了?只不過是讀篇小說而已!

在森小,不論是大人或小孩,在國語課上面對文本都是這麼的認真到近乎「執著」的程度。爭辯時常發生在小孩之間,也發生在大人之間。這些爭辯不是為了考高分,也不是為了爭輸贏,而是想盡辦法想弄懂一個作品,想要理解作者創作的真實動機,以及他想傳遞的價值。就這篇文章來說,我們很認真的在跟賴和,交朋友!問題是,賴和已死,這些問題的最終答案,能水落石出嗎?或者我們只是清談一番,說開心而已?

森小國語課的討論,從不因為作者已死,就任由讀者各抒己見。作者把自己藏在文本裡,讀者們得回到作品的脈絡裡,從文字上來推敲出最合理的答案。那麼〈一桿秤仔〉的脈絡到底是什麼?當得參說:「大人要的,不用問價,肯要我的東西,就算運氣好。」如果他不是要送菜,那他真實的心意,可能是什麼呢?(未完待續)
 

note.detail.more

可不可以帶一顆石頭回家?
可不可以帶一顆石頭回家?

上個學期,我們帶小孩旅遊教學到恆春,安排了去阿朗壹古道。

朱台翔 2024-12-02

天堂與地獄
天堂與地獄

事情是這樣的,我們有一個「破解地獄梗教案」......

史英 2023-09-12

【旅遊教學】森小旅遊教學DAY2:再會布袋,在故事裡,我們前進菊島
【旅遊教學】森小旅遊教學DAY2:再會布袋,在故事裡,我們前進菊島

終於,要前進澎湖了。但,且慢,離開布袋前,要先打掃!

林青蘭、旅遊教學小組 2023-06-08

【旅遊教學】森小旅遊教學DAY1:來去布袋買海鮮 ,以及,處理牠
【旅遊教學】森小旅遊教學DAY1:來去布袋買海鮮 ,以及,處理牠

到嘉義布袋介紹環境後,進行第一個教學活動:到布袋漁港買海鮮!

戴菀萱、李軒、旅遊教學小組 2023-05-24

【旅遊教學】行前課之必要─3:來學澎湖台語
【旅遊教學】行前課之必要─3:來學澎湖台語

晚餐時間,一面學澎湖台語,一面還搭配澎湖風味餐......

◎林青蘭 2023-05-16

【旅遊教學】行前課之必要─2:遇見移工
【旅遊教學】行前課之必要─2:遇見移工

為準備旅遊教學,前往澎湖探路的老師遇見了在船上工作的印尼移工

◎陳信佑.、劉佳怡、旅遊教學小組 2023-05-10

【旅遊教學】行前課之必要─1:健行
【旅遊教學】行前課之必要─1:健行

構思森小的旅遊教學時,老師們心中存在著許多關於孩子的未來想像

林青蘭 2023-05-02

森小的一堂國語課—〈一桿秤仔〉(下)
森小的一堂國語課—〈一桿秤仔〉(下)

一桿秤仔裡,民警互動裡的矛盾令小孩印象深刻,但賴和究竟要說?

小何老師(森林小學教師) 2023-03-31

自然課,用思想實驗來玩!
自然課,用思想實驗來玩!

這些問題是自己沒想過的、是違反直覺的,所以好玩、有意思。

陳信佑 2022-12-01

國語課怎麼「玩」? 以康軒版二下〈黃狗生蛋〉為例
國語課怎麼「玩」? 以康軒版二下〈黃狗生蛋〉為例

不是設計有獎徵答或遊戲比賽,而是,怎麼讀會好玩?

江承芳 2022-11-01

英文課怎麼玩──「玩的教育學」之森小流!
英文課怎麼玩──「玩的教育學」之森小流!

怎麼教英文,才能讓學生覺得「好玩」?有感,語言才有生命。

巫婉瑜 2022-11-01

森小的一堂國語課—〈一桿秤仔〉(上)
森小的一堂國語課—〈一桿秤仔〉(上)

原來以為〈一桿秤仔〉是我很熟悉的教材。沒想到一備課,我心虛了

小何老師(森林小學教師) 2022-09-01

森林小學對「玩的教育學」的思考
森林小學對「玩的教育學」的思考

打從創辦初始,森小教師群就討論過了,「好玩」有兩種

林青蘭 202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