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晚上,我正在廚房洗碗。荷妹寫完功課從書房出來,打開冰箱門看到冷凍庫有一盒春一枝百香果冰棒,很是驚喜的說「媽媽你有買我愛吃的百香果冰棒啊!我怎麼都沒發現?謝謝!」。看到她喜滋滋的準備好好來享用的模樣,我也跟著開心了起來。
碗盤洗好,正埋頭擦拭流理台上水漬的我,隱約聽到有人搬動體重機的聲音,「嗶」的一聲代表體重數字顯現。我抬起頭順著聲音望去,看到荷妹把原本要享用的冰棒放回冷凍庫「寶貝,你剛不是還很開心的想吃冰棒嗎?怎麼不吃啦?」荷妹有點憋屈的說「姊姊一直說我胖!」聽到這個,我當下認為是時候來跟倆姊妹好好談談了。
只是個性差異為何吵個不停?
兩個孩子居家上課朝夕相處,雖然不會大打出手,偶爾小口角也難免。姊姊吃完飯,會自己把碗筷放到流理臺,而妹妹則大多時候,吃完就離開餐桌去寫功課或畫畫。我跟爸爸在這方面沒什麼困擾,反正有需要,就開口請孩子們來幫忙,孩子們也大多樂意地給予協助。但,姊姊似乎對於妹妹的「隨性」蠻有意見,常常規勸妹妹要維持整潔。原以為,那就是姐妹倆個性的差異,多些互相理解就能相安無事。但最近,姊姊常覺得,為什麼別人家的弟弟妹妹都很聽話?可是我們家的妹妹那麼不受教?說到「要聽話」,媽媽真的有點疑惑。媽媽盡力地往不要孩子太聽話的方向前行,而姊姊卻要妹妹乖乖聽話?這,還蠻有趣的呦!
當姊姊看不過妹妹的某些言行,規勸無效,妹妹依然故我時,姊姊就開始嘲諷妹妹的體重,「妞~妳不要壓在我身上,妳很重耶!」。當妹妹來告狀說「姊姊說很我胖!」姊姊就跟著來說「我哪有說她胖?我是說她重!重本來就是事實!」妹妹一聽直接爆炸加淚崩。於是乎,妹妹開始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
自我覺察帶來的自我覺察
那天,我把她們都找來,想跟他們聊聊我這幾年的減重歷程。從因為搬到北部適應環境等各種壓力,讓我靠食物紓壓,結果體重增加;我看著體型不滿意,於是又開始減重,運動,節食,不吃澱粉…等有了成效又報復性飲食,於是一直在變重——減重中循環。我在不滿意什麼?好像是我自己,我好像對自己一直都不太滿意。直到今年,我好好去整理過往的歷程,如實地看見自己後,我也意外地不再執著在「體重」上了。當如實的爬梳自己的內在,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全然地接納自己,反而不用刻意讓自己的外在符合某個所謂標準的體態。不用力維持某個標準化的樣貌反而能自在涵容自己跟他人。
我把這個心路歷程跟孩子們分享後,柔姊姊說「我知道不能因為別人的外表跟性別認同而嘲笑別人。我討厭妹妹是有原因的。我覺得在妹妹沒有出生之前,我跟爸爸還有妳,我們三個人過得好好的,可是妹妹生出來之後,好多事情就變了。所以我才不喜歡妹妹。」聽到柔姊姊把內心的真實心聲說出來,我好感謝啊!
和孩子說孩子小時候的事
「柔~我知道因為妹妹的出生,讓原本我們三個人的小生活有了蠻大的轉變,讓妳不太好受。可是媽媽要很認真的跟妳說,這些不是妹妹的問題,而是爸爸媽媽的能力不足。」現在的我,可以很自然的說出這些,因為我知道自己被姊姊觸動了,而且一定把這個觸動說出來。
「我跟爸爸有了妳之後,我們決定要一個人留在家裡帶孩子,一個人出去工作賺錢,雖然這是我們自己做的決定,可是過程中,也有需要彼此協調跟互相理解的地方。等妳大了些,媽媽那時也開始兼職教美語。看似最辛苦的時候要過了,但媽媽卻懷了妹妹。那時候,媽媽自己也很焦慮,經濟的問題跟如何養育兩個孩子,媽媽也是第一次面對。妹妹出生後,為了賺更多錢,爸爸先回北部工作,假日再回台南跟我們團聚。那時媽媽沒有信心跟心力跟著爸爸北上,在不熟悉的環境育兒、生活。那段時間,有時媽媽身體不舒服,爸爸不在身邊,妳在照顧媽媽的同時也一定不好受。那陣子,辛苦妳了!」趁著這個機會,我也把那時如何做決定跟當下沒能好好跟孩子交代的心情說出來。
「聽完媽媽說這些,我覺得自己好廢喔~我好像都沒特別做什麼!」荷妹說。
「妳們倆個的到來,都讓我跟爸爸知道原來我們都還可以更好。雖然一開始,我們的能力有點不足,但我們都很願意學,學怎麼經營家庭,學怎麼賺錢,學怎麼好好養育小孩,學到現在我跟爸爸發現我們蠻不賴的耶!還好有妳們,我們才有機會展現我們的潛力啊!」我發自內心的跟孩子們說。
「有人要喝牛奶嗎?我口有點渴了…」柔姊提出了一個好點子。「我要!」「我也要!」我們同聲附和。在喝完一杯香香濃濃的牛奶後,我們結束了這次真情暖意的談心。三顆心都被彼此的真誠給承接照顧著。愛是喚起愛的力量,就是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