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想想給了我不同的教學風景,我不再只是教,而是跟著學生一起學習。不同於課本的熟悉內容,數學想想在備課上要花費我好幾倍的時間,哈哈…有時候看懂了﹗又要開始設想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引導孩子思考,這又是一個艱難的任務。
孩子看到課本的第一個反應都覺得很新奇,裡頭都有一個故事主軸,孩子就跟著情節一起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當我們上完數想中的倍、倍數、公倍數這個單元,從此之後只要碰到相關問題,小朋友就會互相提醒這是艦長問題,所以在上翰林版的公倍數單元時,我只花了很短的時間,就把課程內容上完,小朋友對這個單元的學習效能也相對提升許多。
粟米之法,我們化身為故事裡的主角,大家來演一場戲,但前提之下,要先解決粟跟糲如何換算,坊間的課本很少會有如此有趣的內容可以轉換成劇本,讓孩子將數學演出來,這讓孩子在這個單元後續較難的部分,一直保有高度的好奇心及願意動腦筋去解決問題的動力。
一筆畫星星,我們實際去操作,分組讓孩子盲畫「正妹星星」,小朋友一開始覺得這有什麼難,但實際操作後才發現,原來不是隨便畫都可以,大家一起討論,總結是要畫一個「正妹星星」跟長度及角度有關。
分數分身數,我們討論完之後,發現跟粟米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約分、擴分跟粟換糲用一樣的思考模式就可以把問題算出來。小朋友想出來之後,大家有一種原來如此的感覺,原來數想可以在孩子的學習路上持續發酵,而不是學過就忘。
謝謝數學想想國教學長曉芬老師在學期中的主動關心及協助,真的是很溫暖又專業的老師。也謝謝文哲校長在我產生疑惑時,很有耐心的建議,也讓我觀摩了學校老師如何共備。數學想想是一個有強大正能量的地方,讓安於現狀的我,想要改變,也真的讓我踏出了第一步,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我的教室,一定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教學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