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英:「玩的教學」要怎麼追求?—「玩的教育學工作坊」紀實

史英:「玩的教學」要怎麼追求?—「玩的教育學工作坊」紀實
來源:森林小學
note.detail.update
2022-12-01
note.detail.writer
呂培瑜

前言

在397、399期,人本教育札記報導了哈佛大學零點計畫的研究員Ben和Yvonne與人本的森林小學和數學想想國共同合作「玩的教育學」,一同思辨課程的內容與指標。

八月中,兩位研究員終於來台和人本一同舉辦座談會與工作坊,本篇帶來人本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森林小學創辦人史英於工作坊的演講內容,開展對「玩的教育學」的新思考!

雖說研究主題是「玩的教育學」,但史英的講題卻是「玩的教學」。

他說:「因為教育學這個題目太大了,涉及許多教育哲學的部分,而眼前的任務,就是把小孩教好。」

 

一、突破「自主學習」的迷思

把小孩教好的第一步,是要先破除教學者的迷思。

史英的鋒口指向許多人標舉的「自主學習」四字:「『自主學習』甚至被寫進108課綱,但究竟什麼是『自主學習』?卻幾乎沒有人去深究。」

他指出「自主學習」其實是一個假議題:所有小孩的學習都需要老師的協助,而小孩所有的學習都是自主的:「如同你要一頭不情願的牛去水邊喝水,不論用拉的、踢的、打的也好,從把牛弄到水邊,到牠真的喝到那一口水的短短過程中,牠必定是自主的;就像孩子所有的學習,若是他真的有學到,那他一定是自主的。我們所反對的是前面的打啊踢的、只為了換取最後一刻他願意去學的那些強迫的手段。」

「如果以為『自主學習』就是要等到孩子願意了再學,那就成了重大的危機、老師怠惰的藉口。教育最大的任務,在於恢復小孩對於學習的需求跟動力,這絕對不是簡單的事情。」

為此,史英提醒教學者一定要突破「自主學習」的迷思,否則永遠會訴求於去外界找一個看似有趣的遊戲來引發孩子的動機。

 

二、身處枯燥的體制內?還是「玩」得起來

但如果不找有趣的遊戲,現行的課本又沉默枯燥,玩得起來嗎?

史英認為,任何課本都可以玩—只要你是一位愛玩的老師。雖然「一綱多本」是人本教育基金會多年前推動的重大政策,但史英強調:「老師才是事情的根本、課本只是老師的工具,老師們要先相信自己。」

 

三、要讓小孩玩,首先老師要愛玩、愛冒險

在哈佛研究員Ben和Yvonne的研究中描述,孩子在玩中會冒險,冒險是玩的特徵;史英說,「玩的教學」不只是孩子要冒險,更需要老師勇於冒險!

因為,「玩的教學」就是一場有趣的冒險(雖然也伴隨著鐵板,但誰說踢到鐵板就不好玩呢?)

史英:「森林小學創校三十多年來,每天面臨的挑戰就是——孩子已被打壞了胃口,不願意進到教室學習;如果就按照教師手冊、體制內的那一套作法,老師不需擔負教案成敗的責任,但『玩的教學』,得要嘗試、得要驗證,實際上,老師就是在『玩』。」

但「玩」不成功怎麼辦?

史英豪氣地說:「那就想「小孩今天不買單,我們還有明天!」,雖然時間是站在小孩那邊的,但大人也要想著,「只要有我的一口氣在,就還有我的明天!」,「今天你讓我踢鐵板、明天我就提升你的頭腦!」

不只小孩玩,森林小學的教學心法,更要老師一起「玩」。

 

四、反向法—從反面去閱讀、觀察、思考、提問、重新學習

公式:為什麼是____(既有的想法),而不是____(既有想法的對立面)?

那,如何從枯燥中找出有趣呢?Ben認為,有一個把事情變好玩(playful)的方法是問「What if?」(如果說?)

史英則認為What if的if,還要建立在既有想法的對立面:抓既有的東西來製造一個悖論,就可以產生玩的契機。

他舉一個帶孩子讀朱自清《背影》的故事:「光是從標題試著問出,為什麼是『背影』,而不是『正面』?孩子們就開始猜、聯想到『朱自清跟爸爸是不是感情不好?』」抓準這時機,就開啟了孩子鑽研作者生平的興趣,這就是用「反向法」拉高孩子解析文學的眼光。

他又舉一例:「比如,冰的可樂罐,為什麼會有水珠呢?見多識廣的孩子很自然會講出:空氣凝結啊(可能還配合一個白眼),老師不妨試著套用句型:為什麼是『空氣凝結』,而不是『漏水了』?為了驗證不是『空氣中的水分』,便得一步步思考『隔絕空氣』,將可樂罐關在罩子裡,會發生什麼事的可能性。」

「你可以說玩的思維,是事情要從另外一面看,也可以說『凡事反著來就對了』,是的,我們要教小孩『不服管教』,如同台灣不服從中國的管教!」史英指了指衣服上的圖案大聲說道。

 

五、將自己「學會的過程」變成教案

但玩的特質就是混亂,而學校的學習又需要秩序,悖論的兩端需要老師來引導才能實行;史英更明確點出:「在玩的學習中,既混亂、又要有秩序,就得先準備好教案,根本還是在於老師的教學是不是好好地準備過,教學目標、過程、手段,是不是經過仔細地計畫思量。」

光說引導,但玩的部分在哪裡?他說:「生成教案的過程,需要翻新,翻新的過程就是玩的過程。玩跟學習是同一件事情,不要想別的花樣加在既定要教的東西上,譬如常見的課堂遊戲、甚至結合電玩,但是當遊戲變成ABCD答案四選一的時候,難道大人要從以前的『去、寫功課』,變成『去、玩遊戲』嗎?」

但如果不加花樣能怎麼翻新?史英提醒老師們──不妨先把自己當成從無到有,重新「學」一遍。

 

六、為您遞上這封「一起追求」的邀請

玩的教育學雖然對老師非常挑戰,卻毫無疑問會為教學注入新的風貌。而這可不是只讓哈佛與森小的學生們獨享。史英說雖然單打獨鬥非常困難,但因為有許多playful的老師和我們在一起努力,將森小「玩的教學」帶入體制內,在一般學校也已有許許多多的「森小分班」。

但這樣還不夠,於是史英希望邀請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們,一起「打群架」,在學校、在家裡,一起成為一位追求「玩的教學」的人。    

 

「玩的教學」要怎麼追求?—— 現場提問集

提問一、課程基本目標需要孩子精熟某些技能,森小或playful learning有沒有這種延續性的目標?而這種年級特定的目標會不會影響playful learning需要給孩子時間的這種方式?

史:森小照國家課綱走,並沒有自創課綱,依照年齡設定目標是需要的,但小學國中並沒有留級啊。追求玩的教學,老師要給自己時間,也要給小孩時間;既要設定目標,又不要拘泥於這些目標,才是比較對的方式。要記得「明天永遠站在小孩這邊!」

提問二、反向法的設定上,要用本來就存在很多疑惑的問題、還是去找一些看似的鐵則來作反向思考,會更容易達到玩的教學的目的?

史:好問題,其實不用煩惱,只要拿體制內的課本,就足以作為反向思考的材料,我不認為體制外的學校要另起爐灶。希望大家都在體制內奮鬥,森小從來不承認我們是「實驗教育」,我們走的是國家課綱、重五育發展。

提問三、覺得這些指標能力很好,但在體制內的評比多是直接看考試的成績,是否有機會將這些指標用在學校,往這方向去發展?

Yvonne:確實,這些指標,當學校內的老師達成共識後,可以拿去跟家長溝通。比如說,孩子總是愛問問題喔,給例子。但千萬不能將指標變成一個清單、用一個個勾選評分的方式,也不要拿孩子互相比較。

Ben:研究指出,小時候喜歡學校、大了成績會比較好;一旦不喜歡上學了,就很難讓他們重新回到學習了。成績是重要的,但若要孩子成績好,得先讓孩子喜歡上學、更投入。 

史:玩的教學可以增進成績,也許不是當下,可能需要一段時間。只有遊戲是不夠的,課綱內的學習還是重要的。體制外學校不應是逃避的場所。要清楚自己「是逃避還是追求。」

提問四、在玩的教學環境中如何去作一些評量,有沒有評量的方法?

Ben:前面分享南非的五個課堂故事,可以看到孩子學到的、體驗到的是什麼。如果學校裡的老師可以聚起來一起討論,就可以知道他們自己的玩的學習作得如何。

青蘭:森小沒有打分數的成績單,所有老師一起討論,將所有學習及生活的情形整理成報告。哪些部分學得好、學得不好、需要協助。這樣的報告是兩面的,看學生學的情形,也是老師對教學的再思考。心裡想著:將來小孩長大會看,傾向欣賞與讚美,但需加強的部分也如實呈現。各學科沒有統一規格要看的點。

史:必須幫助孩子跟家長了解,評量是反映了現在的狀況、而不是一輩子的狀況。例:森小分班,孩子不因成績歧視人,反而給不到60分的孩子很多表現的機會。讓小孩學會必須面對「被別人檢測」的現實,但不代表必須接受別人的評價,不要被評量綁住。

提問五、森小除了數學想想,其他科目沒有課本,想請問差異在哪裡?

史:其他課本:國語想想、社會想想還沒編出來…。鼓勵用市面上版本教,以及拿康軒版與數學想想對比,就足以練習批判思考的能力了。

note.detail.more

小樹到底說了什麼?—讓他用中文和英文都說說看!
小樹到底說了什麼?—讓他用中文和英文都說說看!

有了課文與原文對照,就容易看出兩種語言的差異,也就自然會…

史英、武宜佳 2025-03-01

海綿與章魚
海綿與章魚

在討論小孩的學習歷程時,常常會用海綿做比喻。但去年十二月…

鄭谷苑 2025-03-01

當小孩森氣氣
當小孩森氣氣

人們總說,有情緒是正常的、情緒不分好壞、要接納、要理解……

陳雅萍 2025-03-01

只是開玩笑而已?跟男生談性說性別
只是開玩笑而已?跟男生談性說性別

阿文看到建中校友會的菜單,覺得很噁心。她說:「以前都覺得

楊佳羚 2025-03-01

我們離那些影像中的孩子還有多遠?
我們離那些影像中的孩子還有多遠?

性影像犯罪,任誰聽了都會心頭一沉的五個字。究竟為什麼生發生?

鄧嵐心 2025-02-27

兒少照片外流事件,並不只是資安問題
兒少照片外流事件,並不只是資安問題

我們很難把這些事件的成因都歸咎於「兒少不懂資安問題的重要性」

李昀修 2025-02-27

照片外流的往後:傷害的停止,以及往後的故事
照片外流的往後:傷害的停止,以及往後的故事

「我每天都會到網路上搜尋自己的照片。」

李昀修 2025-02-27

爸媽的教戰手冊之七──網傳私照的問題
爸媽的教戰手冊之七──網傳私照的問題

網傳私照,絕對是所有爸媽都非常關心的問題。

史英 2025-02-27

小孩想當網紅──讓我們加入一點點教育
小孩想當網紅──讓我們加入一點點教育

幾年前,網紅還是罕見的職業,與其說不支持小孩想當網紅,事實更

鄧嵐心 2025-01-01

抗網保孩
原點
原點

運作順利的大腦好處多多,然而要如何才能擁有健康的大腦呢?

鄭谷苑 2025-01-01

少年遊,遊台南──歷史、建築與人的夢
少年遊,遊台南──歷史、建築與人的夢

每年夏天,我們為基地孩子安排一個三天~四天的主題營隊活動…

郭珮筠 2025-01-01

雙語怎麼教中文——以讀詩為例
雙語怎麼教中文——以讀詩為例

要讀懂一首詩,常常需要著眼在作者精巧獨到的用字遣詞。

史英、武宜佳 2025-01-01

「小孩想當網紅」?不要拚拳切他中路
「小孩想當網紅」?不要拚拳切他中路

不是第一次遇見這樣的孩子。在營隊上、機構裡,偶有小孩笑嘻

李昀修 2024-12-31

抗網保孩
爸媽的教戰手冊之六──小孩想當網紅,怎麼辦?
爸媽的教戰手冊之六──小孩想當網紅,怎麼辦?

這一次,我們想要鼓勵大家做一點「實戰」,如果眼前有一位「想要

史英 2024-12-31

抗網保孩
社群網站的世代,也是孤獨的世代
社群網站的世代,也是孤獨的世代

你感到孤獨嗎?在我工作的大學諮商中心裡,我常常聽到大學生

留佩萱 202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