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oo專題】當靈魂的光被捻熄──MeToo的故事,就是主體性的搏鬥

【MeToo專題】當靈魂的光被捻熄──MeToo的故事,就是主體性的搏鬥
圖源:Ahmad Odeh-unsplash
note.detail.update
2023-09-01
note.detail.writer

◎李昀修

 

多年前我讀房思琪的故事,書裡寫乖乖的小小的房思琪第一次遭到老師逼迫口交後,隔週依然下樓。見桌上沒有作文與紅藍筆,「心跟桌面一樣荒涼」,卻依然坐在沙發上等著老師洗完澡,然後撥開她衣上的顆顆鈕扣如吹息根根蠟燭,終究遭受了更徹底的侵犯。

是「荒涼」與「熄滅」啊。

多年後,我讀了許多MeToo的故事,從國外的讀到國內。一句句宛如招魂,許多夜晚,有時是白天,在你家、在我家、在酒酣耳熱之際、在杳無人聲之際。寫下自己故事的人帶著我們回去,說:看啊,就是這裡,就是那裡。

──你看得見那片荒涼嗎?而我在此熄滅。

 

Metoo的故事,即是主體性遭到剝奪的故事

MeToo的每則故事,都是主體性遭到剝奪的故事。且它們往往先被覆蓋上屬於加害者的版本,說那是羅密歐與茱麗葉、王子吻了睡美人之類的美好羅曼史,然後離開。只剩下被害者在原地獨自面對,思考他口中的故事為何對不上自己的感受,自己究竟遭受了「什麼」?那是一段羅曼史嗎?那真的不是性騷擾或性侵害嗎?

在MeToo運動裡,長年關注社會議題的作家吳珊珊寫出自己受騷擾的經驗,說:

「有好長一段時間我沒有跟任何人講這件事。我深信我要對這一切不舒服負責。我不應該穿著短褲,看起來太自在了。我不應該上A的車。我不應該在A放倒椅背時,沒有阻止他。」

而另一名作家劉芷妤也曾反問自己:

「過了幾天,我在另一個和朋友聚會的場合裡說到這件事,在座無論男女都破口大罵了,我還問他們:這樣算是性騷擾嗎?」

他們皆熟悉社會議題,且都敏銳而聰穎,卻依然不免曾懷疑自己的感受。而這不是特殊的經驗,因為我們早習於活在「不信任」自己感受的文化背景裡,並練習著讓渡自己的感受。

 

需要守護的,不該只有身體自主權

一如幼年時流轉於成人之間,成人們笑嘻嘻地說「好可愛喔」然後摸摸小小的頭顱、摸摸肉嘟嘟的臉頰、摸摸短短的手臂、摸摸細緻而柔軟的髮絲。

「那是人家疼你,不要想太多」成人們如是說。

長大後,你的服裝與行動都有規範。合宜、得體是成熟長大的表現。

「坐得有坐樣站要有站像,衣服不是為了束縛你,而是穿上去就表示榮譽與身分。」成人們如是說。

於是,學會配合、學會讀空氣、學會在尷尬的氣氛中擠出歡快的笑聲而不是翻臉走人破壞氣氛……好不容易輪你成人,讓渡也早成為一種不言而喻的習慣。

房思琪之後、MeToo之後,每逢重大性平事件都有一批人驚醒,焦慮地要小孩學習,身體要分成「紅燈、黃燈跟綠燈」,紅燈是泳衣包起來的地方不能碰,黃燈如「肩膀」、「手臂」是熟的朋友才能碰一下,綠燈如「握手」是連陌生人也可能可以的區域,名曰身體自主權。

社會對於性平的觀念進步了,就連疼愛孫子孫女的許多爺爺奶奶們,也都能明白並體諒身體自主權的重要並學會尊重。但是,綠燈區就不可能形成騷擾嗎?而許多MeToo事件的加害者,都是那些可以走入黃燈區的熟人。再往下走,是否應該禁止一切身體觸碰才能阻絕騷擾呢?

或許我們都搞錯了一點:最危險的讓渡,不是身體。最根本的讓渡是思考的讓渡,一如思琪在遭受侵害後,反覆告訴自己必須愛老師,自己才不是被侵害而是被愛。一如MeToo的被害者在回憶裡不斷反覆告訴自己「他是喝醉了」,才能說服自己原來熟悉的友人不是惡狼。若不如此,眼前的風景未免太過荒涼。

 

MeToo的故事,

即是奪回主體性的故事。

而下一步,得有我們一同走

於是MeToo的每則故事都是主體性遭到剝奪的故事。被害者的故事不屬於自己,卻由加害者與默許的人們任意詮釋。

但同時MeToo的每則故事更是奪回主體性的故事。被害者跳出來,撕破那些荒誕的說法──羅密歐與茱麗葉是誘拐未成年少女、王子親吻睡美人根本是撿屍迷姦,請問你有知情同意嗎?沒有!沒有!沒有!這不是你們口中他X的羅曼史,是性犯罪!

有位MeToo的被害人說,有人問她到了現在才把事情說出來是為什麼。她回答:「我沒有要什麼,我只是不要只有你版本的故事。」

MeToo運動的彌足珍貴就在這裡──它銳利地劃破謊言,讓被害者以純粹的「自己」重新站立於世界上。不只是慾望的被凝視物、不只是權力的被掠奪物,我是我,我在這裡──他們漂亮且堅毅地踏出了奪回主體性的第一步。

於是觀眾正在問,下一步呢?下一步能走向哪裡?但,下一步的責任,其實交到了每一位觀看者手上。

對抗剝奪主體性的暴力,必須從復原主體性展開。

我們必須要幫助被害者重新探討,釐清自己的主體性是如何失去的。即便這會觸犯MeToo運動的禁忌──檢討被害者。

但,檢討的意涵並不在於歸咎。害怕檢討,其實也是害怕理解被害者的狀況。釐清失去主體性的原因,也就有了重新掌握主體性的契機,也才能有辦法脫離傷害的迴圈。這一切都是為了讓被害者不只是一個「被害者」──被害者有自己的主體性與人生。而他往後能不能開心、能不能茁壯、能不能有力量,都只需回歸自己,不仰賴犯罪者薄弱的懺悔。

因為被害者的未來,從不屬於犯罪的一方。你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你永遠有權力找回自己的故事,並繼續書寫自己故事的結局。

被害者用MeToo走出了找回主體性的第一步,從第二步起,我們別讓他孤獨。

 

note.detail.more

在體育的樂趣間探索肢體──森小的善意躲避球與遊戲體育課
在體育的樂趣間探索肢體──森小的善意躲避球與遊戲體育課

有些人討厭躲避球,厭惡那種被球追逐的恐慌旅程,最後終究被狠狠

李昀修 2024-11-26

「從腦科學談親子教養」──馬大元醫師座談現場報導
「從腦科學談親子教養」──馬大元醫師座談現場報導

當天的講者是知名精神科醫師馬大元,演講的前一天,他主持的節目

李昀修 2024-11-05

教養
網路式「真誠」?假真誠 真人設 網紅行為研究社
網路式「真誠」?假真誠 真人設 網紅行為研究社

說到真誠,大家想到什麼呢?

編輯部 2024-11-01

當粗俗成為賣點:真假難分的「真誠」現象
當粗俗成為賣點:真假難分的「真誠」現象

給大家3秒鐘想想,現在網路上在流行的是什麼呢?我的答案是…

時空旅人 2024-11-01

真誠也能當人設嗎?──網紅行為研究社
真誠也能當人設嗎?──網紅行為研究社

記得某一段時間,網路上掀起一股「打假」的熱潮。

網紅行為研究社社長 2024-11-01

「我很憨慢講話但是我很實在」──真誠網紅的受眾們在追逐什麼呢?
「我很憨慢講話但是我很實在」──真誠網紅的受眾們在追逐什麼呢?

把「真誠」作為一種人設的網紅有點像那個古老的廣告──我很憨慢

李昀修 2024-11-01

越「真」反而越迷路──孩子在網路間迷失價值觀
越「真」反而越迷路──孩子在網路間迷失價值觀

了解真誠現象的雛型概念後,是否不禁想追問,這真的會很嚴重嗎?

鄧嵐心 2024-11-01

抗網保孩
網紅時代下的暴躁孩子們 看見盲點,是教養的起點
網紅時代下的暴躁孩子們 看見盲點,是教養的起點

偶爾回到老家時,姪子總在打電動。打電動也沒什麼關係,只是…

比司吉 2024-11-01

抗網保孩
爸媽的教戰手冊之五──只要你敢!我們就來談真誠
爸媽的教戰手冊之五──只要你敢!我們就來談真誠

最近網路流行的,其實不是「只要你敢」,而是「只要你敢____

史英 2024-11-01

抗網保孩
如何協助孩子面對壓力?
如何協助孩子面對壓力?

在關心青少年自殺的問題時,許多大人總是會想找出一個單一的事件

口述◎鄧惠文 整理◎古淑薰 2024-10-14

孩子想自殺!?大人怎麼幫? 從孩子的心理健康談起
孩子想自殺!?大人怎麼幫? 從孩子的心理健康談起

影集《漢娜的遺言》中,漢娜自殺後,震驚與悲痛的父母親想要理解

留佩萱 2024-10-14

【 牽囡仔ê手 行台語ê路】講母語,養出自信小孩
【 牽囡仔ê手 行台語ê路】講母語,養出自信小孩

「你住日本,那小孩會說中文嗎?」常常是剛認識的人或久逢的台灣

Sio̍k-î 2024-09-10

在「與網路搶小孩教師營」的前與後──看見人們思考的軌跡
在「與網路搶小孩教師營」的前與後──看見人們思考的軌跡

教師營開辦了,之前與之後,學員們分享了什麼呢?

李昀修 2024-09-02

抗網保孩
爸媽的教戰手冊之四──大人看的影片,也可以和小孩一起看
爸媽的教戰手冊之四──大人看的影片,也可以和小孩一起看

爸媽最大的困難是,對於小孩常看的那些短影音,雖然想和他討論,

史英 2024-09-01

抗網保孩
解析抖音A-Z,找到自己的定位
解析抖音A-Z,找到自己的定位

TikTok A-Z,26條送給你

陳詩寧 2024-09-01

抗網保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