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伯娟(人本親職講師)
實踐「不打小孩」並不簡單,對我來說。
當年,立下不打小孩約定的我沒有想太多,一來是剛進人本,菜鳥初入廣褒森林全憑一股直覺投入理念,二來是當時我根本還沒有小孩,許多現實的衝突並不在腦袋裡,大概就是人們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意思吧。
幾年之後,我終於也嚐到「腰疼」的滋味,我成為一對雙胞胎的媽媽,所有生活面、親子之間會遇見的問題一股腦兒地襲來,我也有快招架不住的時候。還記得那年雙寶大概一歲,原先兩小傢伙好端端地坐在榻榻米上玩,我才轉身,就聽見嚎啕大哭。一回頭見到的一幕使我怒火乍時點燃。眼前女兒攀在兒子背上咬,我急忙分開他們倆,再看兒子潤嫩背上一道驚心動魄的鮮紅牙痕,火氣更是直冒天際。
當下別說是打,我根本想咬回去。但是,咬人的、被咬的,都是我苦苦殷望來的心肝寶貝啊,哪捨得、怎能捨得!我只有強忍住打罵的念頭。忍到底了,就只剩豆大的眼淚撲簌簌掉下來。多麼沉重的無能為力啊,想教卻沒教好、想保護又沒做到,所有的證明彷彿全都不作數了…這才明白「打下去」是多麼地容易和解氣,能堅持「不打」的選擇才是真本事。
不打,不是強調自己很有忍耐的本事。不打,是為了能夠有機會用比較好的方式來對待孩子的不會,也是為了讓自己拿出好的姿態在父母的這個角色上。
一轉眼,當媽媽的資歷就到了十六年。那麼多的日子裡,我和大家一樣,也在日常裡挑戰、打怪、增加經驗值。並非我好脾氣,覺得孩子講袂伸捙(講不聽)的時刻不是沒有,只是在那些時刻裡,我心裡有座「傳送門」就會出現,並且將我送回那一年──看見自己生養孩子的初衷。一旦回到當下,人的狀態會比較鬆,處理事情也就有了彈性。
那座適時將我帶回原點、帶往滋養正面關係方向的傳送門,就是「與孩子立約(不打小孩)」的決定。我明白實踐不打小孩並不簡單,需要資源與支援,而人本正是我強有力的後盾。
邀請您,與我們同行,現在就加入「與孩子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