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雅雯
睡眠與死亡大不同
在希臘神話中,睡神與死神是孿生兄弟,象徵睡眠和死亡呈現相似的身體現象與表徵。但實際上,這兩個神祉掌管著不同的任務:睡神是人們身心健康的捍衛者,而死神則是生命的終結者。
隨著睡眠醫學的開展,實證研究亦顯示睡眠是心智功能、生理修復的重要歷程,當夜間睡眠出現障礙時,往往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威脅。因此,了解睡眠是促進身心健康的基石──除了要避免不當睡眠習慣影響睡眠品質,也要注意睡眠獨有的疾病,會威脅我們的睡眠健康!
小說中的睡眠障礙症
小說《睡眠之屋》描述1980年代,一群大學生們情感交錯的故事。這群學生過往同住的建築物被學校釋出,變成一間專門進行睡眠診治與研究的診所。因畢業而離散的學生,各自成為精神科醫師、心理師或罹患睡眠障礙症的患者,因這個處所而再度牽扯在一起,重新開啟了生命的交會。
故事中,主角莎拉患有罕見的睡眠障礙症──猝睡症,這類疾患的獨特症狀,包含白天會頻繁被睡意攻擊的嗜睡症狀,因高張情緒反應而誘發的猝倒症狀,以及臨睡前的幻覺經驗。莎拉經常因臨睡幻覺,無法分辨所經歷的事件是真實發生,或是類似清醒夢的意識經驗,這不僅使她在求學期間,遭遇許多人際挫折,更造成深愛她的羅伯特因誤解而踏上變性之途,並走出她的生命中。
不睡覺,會發瘋!
莎拉的初戀男友達登,是睡眠診所的負責人,也是極度厭惡睡眠的精神科醫師。在他眼中,睡眠是極度浪費時間的行為,因為知名的發明家或政治人物,舉凡拿破崙、愛迪生和柴契爾夫人都僅需3~4小時的睡眠。因此,達登的診所與研究都嘗試驗證人不需要浪費時間在睡眠上,他認為生命能因此被有效運用、發揮更大的潛能。這類危險性極高且缺乏倫理的實驗,導致研究的患者意外死亡,也讓診所陷入糾紛中。達登也在親自實驗每天只睡3小時的計畫後,將自己逼向瘋癲。
失眠影評家尋回睡眠與初衷
而罹患失眠的泰瑞是一位影評家,亦是羅伯特與莎拉共同的好友。因為長期無法入眠,泰瑞被達登邀請至診所來進行診治,在重新回到大學時代的處所後,他憶起並重拾對電影的初衷,睡眠情況也日漸好轉。透過泰瑞重新觸及的記憶,將整篇故事的人物完整串連,並促使已變性的羅伯特心理師鼓起勇氣,重新尋回莎拉。
解開睡眠疾患的迷霧
書中除了用角色來呈現睡眠障礙的多樣性,也以各睡眠階段為章節命名,並將章節結尾與起始文字的斷句,串起章節間新舊時空背景的轉換,嘗試模擬睡眠意識經驗的特性,包含進入夢鄉之際的模糊意識、由新舊記憶混雜而成的快速動眼期階段夢境等。
故事主旨雖是在描述情感與理想的追尋與失落,但透過撐起故事主軸的睡眠議題,也讓我們間接認識夜晚的睡眠困擾,或白天精神不佳的成因,可能是潛在睡眠疾患所致。利用夜間睡眠檢查中的腦波、生理訊號分析,能幫我們解開睡眠障礙的主因,有效改善睡眠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