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10月底,西拉雅正名釋憲案通過,大法官們訂下三年的修法期限,要讓西拉雅族人們的原住民身分能夠在法律上獲得正式的承認。
釋憲聲請人萬淑娟親手寫下的《西拉雅釋憲案始末》一文,寫到宣判語聲一落,西拉雅族人們潸然淚下的情節時,我的內心也忍不住為之觸動。然而再往下閱讀,卻發現一件有點難堪的事實。如果有人也同樣被這份熱淚所觸動,那我勸你停留在此刻的感動就好,不要太了解西拉雅正名運動的歷史,否則可能會有些失望。
因為堵在他們十多年來抗爭路上的對手,它的真面目實在過於…「無聊。
這波正名運動的歷史,遠因得追溯到1956年~1963年間,政府開放了原住民身分的登記,然因未公告與通知,西拉雅族未能登記,喪失了原住民的身分。
「不過是沒登記,再補登記不就好了?」你或許會這麼想。但我們的國家說NO。甚至讓西拉雅族人須要提起行政訴訟、甚至一路打到釋憲。
但不過就是沒登記。
有些人振振有詞:「啊他們當初就沒登記,現在才來登記是不行的,不然以後誰還要遵守法律?」
這個說法看似有理還順便維護了法律尊嚴,但卻讓我越想越不對勁──這意思是,法律不能承認事實,不然就會很沒尊嚴?
為了這點理由就讓西拉雅族人們勞師動眾,或許連法官也看不太下去,讓他們在說明釋憲理由時說:「當初有部分平埔族群因登記而變成平地原住民,沒登記的就不是原住民。血緣一樣,為何身分不同?」
幫法官翻譯,就是:啊人家平平流著原住民的血。法律不承認不是很奇怪嗎?
「承認事實」是西拉雅正名釋憲的基調,但這麼單純的事,居然因為區區「沒登記」三字,得花上十三年來爭辯,讓人實在忍不住要為西拉雅族抱屈。
但是什麼原因,讓某些人把「沒登記」看得比事實更重要呢?或許,就在於他們並不是以「人」為出發點在看事情的吧?所以西拉雅族的委屈,其實並不獨屬於西拉雅族,而是整個台灣的人民在抗爭時都會遇到的困境。當抗爭者呼喊人民的苦難時之所以常被充耳不聞,不正是因為「人」的苦難,並不是我們社會習慣優先考慮的事情嗎?
所以,或許我們終究得回頭讀讀西拉雅族的抗爭史。因為他寫的,也是這塊土地上的我們啊。
而在西拉雅族人們獲得公道的現在,我們或許可以再開始期待,期待憲法終會修正,把以前沒承認但正確的事實都承認起來,比如承認台灣就是台灣,而中國(的地區)是中國的…因為我們可不打算佔中國的便宜,就圖個兩國各自為政,歲月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