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這篇根本是在講「高希均騙人」,馬英九和蔣經國都不是重點,但子牛他不肯改他的標題,小編只好先來警告,以免被大家罵。
看到陳翠蓮的文章,就是講蔣經國那篇,我想,這樣拿一個歷史人物來「解讀」,看一個人像看一篇文章一樣,還真滿有趣的。
不過,我又忍不住想,同樣一個蔣經國,換一個人來解讀,不知會解出什麼。於是去網路隨便找一找,就找到高希均的一篇文章,標題是﹤馬總統解讀晚年的經國先生﹥(註1);哈,同樣的「解讀」一詞,原來不止我在用,不過,人家用的更厲害,是解讀另外一個人家的「解讀」。
但看完高的文章,我忍不住好奇,這真是高希均寫的嗎?他是文化界的前輩,又一手創辦了遠見雜誌,怎麼好像推銷員?(推銷員一詞,當然不止我在用,薛瑞元也以此懷疑郭台銘)
仔細一看,那篇以「馬解讀蔣」為標題的文章,還真的是推銷文,就是現在叫做「業配文」的那種東西;奇怪的是,賣的並不是「馬解讀蔣」,而是某一本書。大家會好奇,什麼「某本書」,難道書沒有書名嗎?
但這不能怪我,高的大作開頭第一句就是:「本書是由追隨他16年的總統府副祕書長張祖詒所著」,但通篇就是不講那書的書名;我心想,因為高文是以「馬總統解讀晚年的經國先生」為標題,莫非這就是張祖詒那本書(也就是高要推銷的)的書名?但我去網上查,張祖詒只寫過「蔣經國晚年身影」以及「總統與我」等等,講的都是蔣經國,並沒有哪一本把馬英九放在書名裡!
我想,沒關係,我只關心如何解讀蔣,又不是想買書。但以「馬解讀蔣」為標題的高文,只在最後一段引述了馬英九為此書(到底是哪本書?)寫的序,也只引了序中百來字的這一段,大概像是這樣:
「這本書精采的地方…凸顯了經國先生改革創新、無畏橫逆的性格,也因為這種性格,使他在遭受內外環境挑戰時,總能沉著因應,推動革新…」
這哪能叫做「解讀蔣經國」呢?最多只能說是解讀那本書(到底是哪本書啊?);其實,連解讀那本書也說不上,只不過是堆砌歌頌聖君的文辭罷了。原來高的業配文,還要靠馬的業配文來撐場面哩!
寫到這裡,我知道事情有點複雜,大概快要把您搞昏了吧?容我幫您「解讀」以上的文字,就是,請用「人,時,地,物」當框架:人是四個角色:高,張,馬,蔣;物是張寫蔣的一本書;事是高寫了一文推銷那本書,而該文中引用馬為張書寫的序…
(另外,我之前疑心高文是張這本書的序,就印在這本書上,所以才不用提書名;但不對呀,一篇書序中引述另一人的序,怎麼會有這種事?)
[本篇(下)會在2月3日上線]